这句话,他曾在那空寂的相府门前对秦臻说过,如今在离都之际,再次托付,其意更深。
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嘱托,更是对一个他所参与缔造、如今却不得不离开的大秦最后的眷恋与期许。
礼毕,吕不韦转身,面向城门前的所有官员,深深一躬到底:“诸君相送之情,不韦铭记五内,不韦…谢过诸君。”
就在他直起身,准备登上马车,彻底告别这座成就他、也困锢他的雄城时。
“王驾到~~~”
一声略显急促却异常清晰的唱喏,骤然在城门内侧响起。
瞬间,城门前所有人,包括吕不韦在内,都猛地一震。
无论是新任相邦嬴傒,还隗状、芈启,亦或李斯、蒙武等,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愕之色。
大王……竟然亲自来了?
所有人动作整齐划一,齐刷刷地朝着城门内声音来源的方向伏在地,高呼:“臣等恭迎大王!大王万年!”
气氛瞬间凝固,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光紧紧盯着城门甬道深处。
然而,预想中那象征着秦王无上威权的辂车并未出现。
只见一辆规格略低、但依旧代表王权的车驾在数名郎卫的护卫下快速驶出城门,驾车者,正是中车府令刘高。
车驾在跪倒的人群前停稳,刘高跳下车辕,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帛书。
他环视跪拜的群臣,目光落在直起身、眼中同样带着意外和一丝探询的吕不韦身上,朗声道:“大王有谕,特命刘高携王命至,文信侯吕不韦接诏。”
吕不韦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撩起衣袍,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罪臣吕不韦,恭聆王命。”
他用了“罪臣”自称,姿态放得极低。
刘高面向吕不韦,展开帛书,声音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大秦王谕:文信侯吕不韦,昔在邯郸,慧眼识珠,拥立先庄襄王,定策安邦,功在社稷;
及至寡人冲龄即位,卿以仲父之尊,总摄国政,殚精竭虑,夙夜匪懈。
其间,修明法度,整饬吏治;开阡陌而劝农桑,兴水利以溉膏腴;设太仓以实府库,通商道而利货殖;更兼广纳贤才,倾注心血,编纂《吕氏春秋》,欲立文治之根基,虽未尽合时宜,然其心可悯,其功难没。
凡此种种,于国于民,功不可没。
虽世事迁变,然功绩彪炳,寡人未曾一日或忘。
今文信侯功成身退,乞骸骨归封地颐养,寡人念其劳苦功高,特旨恩准。
赐归洛邑封地,食邑如故,允其安享尊荣。
临别之际,寡人独坐章台,遥望东门,念及昔日种种,心有所感,特赐此谕,以彰文信侯之功,以慰老臣之心。
望卿归乡颐养,安享天年。”
帛书的内容,出乎意料的温和与充满敬意,甚至带着一丝感慨。
它避开了所有敏感的政治风波,只字未提罢相缘由,而是极其罕见地、公开地、详尽地列举了吕不韦执政期间那些实实在在的功绩:从最初的拥立定策,到辅政安邦,富国强兵的种种举措。
尤其提到了“开阡陌劝农桑”、“兴水利”、“实府库”、“利货殖”这些惠及民生的政绩,以及“广纳贤才”、“编纂《吕氏春秋》”的文化贡献。
强调“功绩彪炳,寡人未曾一日或忘”,肯定了其历史地位,并再次确认了其在洛邑封地的尊荣。
这无异于一份盖棺定论式的官方褒奖,给予了吕不韦一个极其体面、极具历史高度的评价。
只聚焦于其无可争议的功绩,将其塑造成一位功成身退、荣归故里的贤相。
吕不韦跪在地上,静静地听着,双手微颤,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平静,到微微动容,再到帛书宣读完毕时,眼中已有难以抑制的水光闪烁。
这份诏书,远超他的预期。
它彻底洗去了他失势离都的悲凉色彩,洗刷了许多可能伴随他的污名,为他披上了功勋卓着、荣归故里的耀眼光环。
嬴政此举,不仅兑现了让秦臻传达的珍藏《吕氏春秋》的承诺,更是在满朝文武面前,给了他吕不韦个人政治声誉的最高定调和完美收官。
“臣…吕不韦,叩谢大王天恩。大王隆恩,不韦……没齿难忘。”
吕不韦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哽咽,对着咸阳城的方向,深深叩首。
刘高上前,将诏书郑重地交到吕不韦手中。
接着,刘高又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他解开系带,从里面取出一物。
那是一块温润莹白、雕刻着古朴云纹的玉佩。
看到这块玉佩的瞬间,吕不韦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认得,这是当年在邯郸,他初见少年嬴政时,赠予他的见面礼。
一块价值不菲,象征着美好祝愿的玉佩。
那是他当初投资未来的一个重要信物,也是他与嬴政之间,那段最早、最纯粹也最复杂的“羁绊”的见证。
那时,他是巨贾吕不韦,而嬴政,只是一个寄人篱下、前途未卜的质子之子。
岁月流转,物是人非。
这块玉佩,见证了邯郸的隐忍与谋划,承载着最初的“奇货可居”之念,也见证了他押注未来的开始。
它曾挂在那个敏感倔强的少年颈间,伴随他度过质子生涯,最终又随他回到咸阳,登上王位。
如今,嬴政将它归还,这其中的意味,深沉如海。
刘高将玉佩双手奉上:“大王言,此物乃文信侯昔日于邯郸所赠。睹物思人,亦常念当初患难扶持之情。
今日物归原主,愿文信侯见玉如晤,勿忘邯郸之谊。
大王说,此玉伴他多年,今赐还文信侯,愿它伴文信侯安度余年,亦是我大秦,不忘故人之意。”
“邯郸之谊……不忘故人……”
吕不韦伸出微微颤抖的手,近乎虔诚地接过这块失而复得的玉佩。
那熟悉的纹路仿佛带着岁月的温度,瞬间将他拉回邯郸街头初遇异人、初见那倔强少年时的场景。
万般滋味涌上心头,酸涩、感慨、追忆、释然……
喜欢大秦哀歌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秦哀歌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