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小人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5章 已是悬崖百丈冰 五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刘晔清清嗓子再次强调,曹操和刘琰没有任何缓和余地,俩家必定水火不容,既然如此就该下决心彻底解决掉麻烦。

说刘琰愚蠢不过是一句鼓励人心的口号,大家心里都清楚刘琰不是酒囊饭袋,至少统帅骑兵捣乱确有其过人之处。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她能给我们捣乱,我们也可以给他捣乱。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鲜卑人拖住她!当初和拓跋部有过约定,若是鲜卑人达到两万户可以进入内地,国家划出地盘允许他们自治。现在鲜卑人何止两万户,怕是五万户都有了,曹操应该履行承诺正式授予地盘。

不光授予地盘,当地老百姓都送给鲜卑人,做奴隶也好变牛马也罢,鲜卑人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可以料想,得这么大便宜鲜卑人肯定愿意为曹操效死命。

地盘不妨选在两处,对曹操忠诚的,比如拓跋诘汾封在上党,远离刘琰的打击范围,让他慢慢发展终归对曹操有利。对曹操不算忠诚的就封河东,刘琰不是总想河东吗?那就让鲜卑人和她死磕去吧。

鲜卑人想反对也不成,因为咱们有充足的理由。拓跋诘汾最早投靠曹操,先袭击刘琰,后在平城之战对抗属国立下功勋。树立表率就该给他上党地盘,别人想去上党也可以,打刘琰立功就行。

话说回来,等他们进入河东立足,再让他们离开就没人愿意了。他们顶住刘琰还好说,若是顶不住想搬家,曹操还可以漫天要价。搬家就要派军队加入军队,归曹操指挥作战,他们有苦只能往肚子里吞,谁叫自己不争气。

另外,鲜卑人首领不止一个拓跋诘汾,魁头、骞曼和慕容莫拔户都比拓跋诘汾实强。他们四个可以都封王,可操作的地方就在剩下的一个王位。

刘晔环顾一圈面露得意之色,不妨这样,让他们一起拖住刘琰不让她顺利南下,谁功劳最大谁做第五个王。如果本身有资格做王,同时功劳排最大,那么就允许一个王位管两部,可以预料鲜卑人必然拼死奋战。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此后鲜卑人就算给刘琰得罪死了,只能紧抱曹操大腿。说不准不用咱们要求,他们自己就主动加入军队,接受咱们指挥。

我知道很多人对放弃土地人民这件事心里有压力,但是我刘晔奉劝这些人,不要忘记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为了国家的伟大复兴,做出牺牲的人应该感到欣喜,不愿意牺牲就是与发展大计背道而驰,是国家的罪人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当然不能简单指望鲜卑人能拖住刘琰多久,要做好两手准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告诉夏侯惇趁着刘琰无法抽身,消灭关中那帮残余军阀,连带摇摆不定的韦康也不能留。

刘晔估计夏侯惇的军事能力不足以担当重任,建议剥离夏侯惇的兵权,三辅军事委托赵俨,夏侯渊指挥讨伐陇西。

另外,刘琰不是给赵甯和杨秋求爵位吗?不妨答应他,给赵甯江南亭侯授予杨秋关内侯。让她手下的统帅沉浸在喜悦中,兴许能多拖延些时间,反正都是虚名不成功也无所谓。

刘晔讲完潇洒落座,满堂鸦雀无声各个目瞪口呆。沉寂好一阵,董昭第一个轻轻拍手,噼啪声带动情绪,随后便是众人如雷鸣般热烈鼓掌。

曹操面露欣喜也跟着轻轻拍手,表面看在赞同,实则他可不敢大胆往前走。内心中刘琰终归是肘腋之患,刘珪才是腹心之害。

曹操亲身领教过幽州军的战斗力,就怕兄妹俩联手,骑兵通过塞北草原忽东忽西,搞的处处预警,烽火连年叫人头疼。

荀彧用生命递上屠刀就该顺势而为,放过这次大好机必定陷入被动。如同董昭说的那样,放过等同于默认,保皇派受到鼓舞步步紧逼怎么处理?保皇派真跳出来还不算可怕,就怕世人觉得曹操有顾虑,间接证明曹操实力不足。

威势受损的程度直逼赤壁之败,关中这颗软蛋打完,剩下的都是硬茬子,没有辉煌的胜利再拖延日久,那就不是人家暗中联络这么简单。到头来还是要动刀解决,与其等对方做大还不如现在动手,越早动手对曹操越有利。

眼瞅曹操赞同之后却迟迟不表态,贾诩慢悠悠发言:“丞相所虑者唯幽州耳。”

“嗯!”曹操眼睛一亮,贾文和抓住重点,归根结底就是怕幽州南下突袭。

“幽州难治,智取尤胜强求。”贾诩卡吧着眼睛又冒出一句。

曹操突然想起一件往事,当众来了个习惯性战术后仰:“奉孝曾有言,北境长久之策当问计文和,奈何诸事繁杂老夫倒忽略此事。”

说着曹操探手相请:“请先生教老夫何谓智取。”

“并无长久之策,若论成全北境二十年平和,在下当有一谋。”

曹操郑重拱手:“请教先生。”

“请授纸笔。”贾诩不想当众说出来,幽州和中原藕断丝连,有所防备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等纸笔摆好贾诩拾起笔,没来由瞥了司马懿一眼,一撇之后便低头动笔。刘珪封侯时贾诩就断定双方必然决裂,从此之后一直关注幽州态势,对于如何应对心中早有腹稿,洋洋洒洒两千余字一蹴而就。

整个策略就两条:断生路,引民乱。

幽州骑兵强在甲胄,幽州八千铁骑人人重甲,上马冲阵下马攻城来去如风弓弩难伤。说到这些甲胄就不得不说幽州的手工业,而发达的手工业又离不开丰富的矿产资源。

辽东的煤矿和铁矿大部分都在露天,开采容易冶炼也方便,自从刘珪封了辽阳县侯,便将治所迁移到候城,以这里为基地开发辽东的煤炭和铁矿。然而受限于幽州劳动力不足,产能一直提不上去。

劳动力正是贾诩要说的重点,相比于矿产,农业产出不足则是幽州面临的另一个困境。历经几十年战乱加之天灾不断,幽州百姓十不存一。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百姓遭到掳掠充作部曲奴隶。

这就要说到幽州的体制,幽州执行胡汉分治政策,政府仅控制农耕地区的汉人百姓,胡人则以部曲的形式划归军事贵族集团。军事贵族靠军功起家,有敌人要打,没有敌人创造敌人也要打,战争不分冬夏,急迫需要汉人种粮以满足作战需要。

搞的目前幽州到处都有奴隶,士族家的部曲也是奴隶,只不过待遇好一些。人口经常被刘珪家族和军事贵族掳掠,幽州百姓心怀怨恨,当地文官集团也有强烈不满。自由民被掳掠,赋税一年少过一年,我们这些官员还怎么治理地方?

另一方面,刘珪高举攘夷大旗,大量的内地士族慕名投奔,举族迁徙到幽州定居。幽州不缺土地,有大量的空地授予新来的内地士族安家。这些士族来到幽州却发现空有土地却没有自有民,招募不到足够的部曲开发土地。

内地士族撇家舍业驻守边关,报效国家的同时也要家族重新立足,无法完全开发新土地家族发展受限。尤其是头几年全靠吃老本,很多家族出现新生人口劳动力却没有增加,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滑。

随着内地迁徙数量逐年增加,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十年过去大家看清楚,困难的原因全在奴隶制度上。根据可靠情报,前往幽州的外来士族和幽州文官集团联合起来,解放奴隶的呼声越来越高。

解放奴隶好处很多,单从财政角度上看废奴政策就必须尽快执行。官员需要赋税养活,战争支出也要政府负责一部分,连军事贵族的奢靡开支都要政府来报销。奴隶占据人口比例过大,导致政府收不抵支难以维持。

明争暗斗不可避免,斗争过程文官集团始终处于下风。原因是军事贵族已经成型,他们不可能让渡自身利益来迎合政府,就算刘珪有心解放奴隶也很难办到,因为他的家族自身就是军事贵族的一员。

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愿意撕破脸,眼见节流不可行那就只有开源,寄希望于外来财富能够缓解内部的矛盾。北方的穷苦牧民没什么油水,贸易就成了开源的不二选择,陆路贸易主要对象是冀州,然而道路难走关卡又多,经济上很难和海贸相媲美。

幽州临海不缺海船,而且贸易航线早就存在,不但没有关卡收过路税,其中江南航线能获利十倍不止。此后辽东的近海贸易逐年扩大,慢慢成了幽州重要的财源支撑。

曹操即便知道江南航线存在也无力阻止,因为唯一拥有海军的管氏给曹操打废了,为了抑制管氏咸鱼翻身,曹操还下令片板不得下海。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海贸存在致命的缺陷。幽州海贸有两条航线,一条是生存命脉青州航线,另一条是补充来源江南航线。

喜欢汉末小人物请大家收藏:(m.8kxs.com)汉末小人物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