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
纽约华尔街的电子屏幕被一片刺目的红色淹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如同被抽去了脊梁,单日狂泻508点,跌幅高达22.6%,创下历史之最。
恐慌如同瘟疫,瞬间席卷全球金融中心。
远在万里之外的港城,这颗被誉为“东方之珠”的自由港,亦未能幸免于这场史称“黑色星期一”的金融风暴。
港城联合交易所内,恒生指数的数字如同失控的电梯般疯狂下坠。
交易员们面色惨白,紧盯着屏幕,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急促的指令和绝望的呼喊交织在一起。
420.81点!恒指最终定格在这个令人心悸的数字上,单日跌幅超过11.1%。
空气中弥漫着焦灼与恐惧,仿佛能听到财富蒸发时发出的嘶嘶声响。
这场灾难的导火索,正是当时风靡华尔街的“程序交易”和“全球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这些看似精密的金融工具,在市场急剧转向时,却成了加速崩溃的催化剂。
当股价下跌触发预设程序,电脑便会自动发出海量的期货卖单以对冲风险。
然而,在恐慌情绪主导的单边下跌市中,这种自动化抛售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瞬间引发市场“踩踏”。
无数卖单堆积如山,买家却消失无踪,流动性瞬间枯竭。
港城作为高度开放、资金自由流动的市场,首当其冲,承受了这场由算法驱动的滔天巨浪。
当日,恒指期货合约全线跌停,市场陷入彻底的恐慌性抛售,哀鸿遍野。
面对史无前例的暴跌和流动性危机,港城监管当局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决定:自10月20日起,港城联合交易所及期货交易所停市四天(20日至23日),紧接着又逢周末(24日、25日),实际休市长达六天。
决策者的初衷是美好的——试图以时间换空间,让市场冷静下来,消化来自大洋彼岸的冲击波,为本地投资者和机构争取宝贵的喘息之机,避免恐慌情绪的进一步蔓延。
然而,事与愿违。
这六天的“静默期”,非但未能成为港城市场的避风港,反而将其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
当全球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都在紧张地交易、试图在动荡中寻找平衡和出路时,唯有港城市场一片死寂。
这突兀的“暂停键”,瞬间将港城置于全球金融聚光灯下,引发了国际投资者对其金融体系自由度和危机应对能力的空前质疑。
信心,这个金融市场的基石,开始剧烈动摇。
更致命的是,停市如同一道无形的闸门,强行截断了市场自我调节的洪流。
大量本应在交易中平仓或交割的恒指期货合约(据估算约有两万张)被强行“冻结”,无法完成清算。
信用风险如同不断充气的气球,在封闭的市场内部急剧膨胀。
持有这些合约的经纪商和投资者,承受着巨大的保证金追缴压力和爆仓风险,市场内部的结构性压力濒临极限。
停市,这本意是“缓冲”的举措,却成了积累风险、酝酿更大风暴的温床。
10月26日,星期一。
在经历了漫长的六天等待后,港城市场终于重新开锣。
然而,迎接投资者的并非期待中的喘息,而是更加惨烈的风暴。
停市期间积累的庞大平仓压力、国际资本的疑虑、以及全球市场持续低迷的阴霾,在开市瞬间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恒生指数开盘即跳空低开,随后便如自由落体般直线下坠。
卖盘汹涌如潮,买盘却寥寥无几。
1120.7点!这个冰冷的数字最终定格在交易日的终点,单日跌幅高达33.33%,创下了港城股市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单日最大跌幅纪录。
交易所内,绝望的哭喊声、砸键盘的怒吼声、以及经纪行破产的噩耗此起彼伏,“黑色星期一”的阴霾在港城演变成了更为恐怖的“黑色星期五”。
恒指期货市场更是惨不忍睹,暴跌44%。
这意味着每一张未平仓的恒指期货合约,其持有者当日账面亏损就高达7.77万港元。
这个数字远超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保证金水平,无数账户瞬间被击穿,强制平仓的指令雪片般飞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恶性循环。
港城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空气中弥漫着末日般的绝望气息。
就在整个港城沉浸在股灾的悲痛与恐慌之中,当普通股民争相割肉离场、机构投资者焦头烂额之际,一架私人飞机悄然降落在启德机场。
何晓,这位近年来在港城商界声名鹊起却又行事低调的年轻富豪,踏上了这片正经历金融风暴洗礼的土地。
他的眼神锐利而冷静,与周遭的恐慌氛围格格不入。
他没有丝毫犹豫,甫一抵达,便通过隐秘的渠道和精心挑选的经纪席位,开始了一场规模浩大、行动缜密的抄底行动。
他的目标清晰而明确:港城最核心的资产——优质地产公司的股权。
长实集团、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地产、太古地产、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怡和置地)……这些象征着港城经济命脉与财富基石的名字,悉数出现在他的收购清单上。
何晓的操作手法极其老练。
他避开了公开市场的喧嚣,巧妙地利用场外大宗交易、分散账户吸筹以及精准的时机把握,在股价暴跌的泥沙俱下中,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价,悄然吸纳着这些蓝筹地产巨头的股份。
无论是李加成、郭氏兄弟、李兆基等华资大亨掌控的企业,还是怡和、太古等英资财团的旗舰地产公司,都未能逃脱他那张无形的大网。
他的资金如同暗夜中的潮水,无声无息地漫过一家又一家公司的股权门槛。
当长实、新鸿基、恒基兆业、太古地产、怡和置地等公司的管理层和主要股东,通过内部监控系统或收到交易所的例行通知,惊觉有神秘力量持续大量买入自家股票时,何晓的持股比例早已悄然越过了5%的举牌线,甚至一举突破了10%的关键临界点!
按照港城《证券及期货条例》和上市规则,任何人士(及一致行动人)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本超过5%时,必须向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及该上市公司提交权益披露报告(即“举牌”)。
而当持股比例超过10%时,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市场公告,其持股情况将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10%!这个数字在港城资本市场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它意味着何晓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财务投资者,而是成为了这些地产巨头名副其实的“主要股东”。
港城的地产公司,作为“黄金行业”的象征,其股权结构大多遵循“同股同权”原则,罕有采用Ab股双重股权架构来保障控制权。
这意味着何晓手中持有的每一股,都是货真价实、具有同等表决权的普通股。
当何晓持有超过10%的股份时,他不仅拥有了在股东大会上发出响亮声音的权利,更获得了法律赋予的关键性权力:他可以随时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可以提名董事进入董事会,甚至可以提出罢免现有董事、改组管理层的动议!换言之,他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这些公司的核心决策圈,手指已经轻轻搭在了控制权的脉搏之上。
恐慌,开始在港城顶级富豪圈中迅速蔓延。
最先嗅到危险气息并做出反应的,是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加成。
10月29日,长实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将在公开市场回购自身股票。
李加成这位老谋深算的商业巨擘,深谙控制权的重要性。
他必须不惜代价,将流向何晓以及可能被其他“野蛮人”觊觎的股份尽可能收回,牢牢掌握在自己和家族信托的手中。
长实的股价,在股灾的一片哀鸿中,因公司自身的强力回购和何晓持续的“抢筹”,竟逆势上扬,成为惨绿盘面中一抹刺眼的红色。
李加成的行动如同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10月30日,其他地产巨头如梦初醒,纷纷加入战团。
英资背景的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反应尤为激烈。
怡和置地和太古地产的股价在低位被神秘资金持续扫货的迹象已经无法掩盖。
怡和主席西门·凯瑟克和太古集团主席施雅迪几乎在同一时间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在市场上回购本公司股票!绝不能让控制权旁落,尤其是不能让那个神秘的何晓再进一步!
一场围绕核心地产公司股权的争夺战,在港城股市的废墟上骤然打响。
何晓作为“神秘买家”的身份已然暴露,但他并未收手,反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竞价,尤其是在长实的回购中,他公开与李加成展开争夺。
而各大地产商为了对抗何晓的“入侵”,保卫控制权,只能硬着头皮,在股价暴跌、自身现金流也承受巨大压力的困境下,咬牙投入巨额真金白银进行回购。
市场在绝望的抛售潮中,意外地获得了一股强大的买方支撑力量。
地产股板块,因这场突如其来的股权保卫战,竟率先出现了企稳甚至反弹的迹象。
港城商界的暗流汹涌,不可避免地惊动了远在四九城的何雨柱。
这位何晓的父亲,昔日也曾叱咤风云,如今已退居二线,享受着含饴弄孙的宁静生活。
然而,来自港城老友董健桦以及数位华商领袖的越洋电话,让他再也无法平静。
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了焦虑和疑惑:“何老,令郎在港城动静太大了!他到底意欲何为?是要把港城的地产公司一网打尽吗?”
何雨柱放下电话,眉头紧锁,一脸茫然。
他对两个儿子在港城的商业布局虽有所耳闻,但细节知之甚少。
何晓此番雷霆手段,连他这个做父亲的也感到震惊。
他沉吟片刻,拨通了何晓在港城的专线。
“你在港城这边动作很大,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弄得人心惶惶?”何雨柱的声音带着长辈的威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电话那头传来何晓轻松甚至带着点戏谑的笑声:“怎么就人心惶惶了?到底是谁来跟您嚼舌根?这不是人心很稳定吗?我看港城最近股市都回升了。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市场表象的企稳。
“你还好意思说呢,告状都告到我这里了,问你到底是要做什么?是不是每个地产公司你都要有股份,你是想要把所有地产公司都一网打尽吗?”何雨柱直指核心,语气加重。
“肯定不是了,”何晓收敛了笑意,语气变得“诚恳”起来,“爸,我这都是为了港城股市在救市而已。
你看看,港股本来跌这么严重,人心涣散,但他们这些地产商一出手回购自家股票,市场信心不就回来了?股市一下子就不跌了。
我这可是在‘抛砖引玉’,激发他们自救的积极性啊。”
“你是这么好人?你就只是为了让他们出手救市而已?”何雨柱听着儿子这番冠冕堂皇的说辞,完全不敢相信。
知子莫若父,何晓从小就不是什么循规蹈矩、乐于助人的性格,他每一步棋背后必有深意。
电话那端沉默了片刻,何晓知道瞒不过精明的父亲,终于吐露了部分实情:“好吧,救市是顺带的。
我这次出手,真正的目标,是怡和置地,还有港城电讯。”
“怡和置地?还有港城电讯?”何雨柱的声音充满了惊愕,“你这次要一下子吃下两家公司?港城电讯也就算了,怡和置地你是不是胃口太大了?怡和洋行自从当年失去九龙仓以后,把置地公司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层层设防,戒备森严。
凯瑟克家族那群人可不是善茬,你觉得自己有机会下手吗?”
何雨柱的担忧不无道理。
怡和置地是怡和洋行的核心旗舰和“皇冠上的明珠”,拥有港岛中环核心区大量顶级写字楼和商业物业,是港城乃至亚洲顶级的地产巨头之一。
喜欢四合院:开局傻柱拒绝道德绑架请大家收藏:(m.8kxs.com)四合院:开局傻柱拒绝道德绑架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