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天理啊,难道就因为我不够骚?”颜如玉很快便败下阵来,扭头看向一边,“杠铃,你要不要也去试试?”
杠铃连连摆手:“不了不了,我哪有这等福缘,能跟着楚前辈,就心满意足了。”
颜如玉点点头,起身站到杠铃身侧:“也不知楚兄这次能否成功......”
转眼又是五日飞逝。
楚倾猛地睁开双眼,一脸苦逼:“妈的!又失败了!”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难道真因为不是童子之身?“
想到这里他更郁闷了,为什么猛龙那种满嘴骚话的家伙,竟然还是童子之身,这世道还有没有天理?
“楚兄又失败了?”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楚倾苦笑着摇摇头,“不行,不能着急,得换个思路......童子身是回不去了,但总该有其他办法......”
这是杠铃眼珠贼溜溜地一转,插嘴道:“楚前辈,你不是能分成三个人吗?为何不让其他两位试试?”
一语惊醒梦中人!楚倾猛地拍了拍大腿:“卧槽!你他娘还真是个天才!我怎么没想到!”
自己虽非童子之身,但天魔化身诞生于幽冥魔气,妖族化身“小白“更是新生的纯净生命体,理论上都该是至纯之躯!
天魔化身参悟佛经怕是适得其反......小白或许正合佛门真谛!
楚倾立即收敛心神,将意识沉入妖族化身体内。
随即,他翻手取出一枚金色佛叶,也不知孙鸿和柳明溪两人,如今可还安好?
将佛叶贴在眉心,楚倾再次端坐蒲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一次,异变陡生!
耀眼的金色佛光如旭日东升,将整座三生塔照得通透。
楚倾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挣脱了肉身束缚,化作一道流光冲天而起,似乎穿越了某个无形屏障......
“哎呦!卧槽!哪个缺德的用水泼我?”楚倾一个激灵坐起身,抹着脸上的水珠怒目而视。
只见一个中年和尚站在榻前,手里还拎着个木桶,正是清远和尚!
“净倾,才入寺第二天就敢睡懒觉?”清远尚板着脸训斥,“赶紧起来,净如方丈找你。”
净倾?是在叫我吗?
楚倾正要反驳,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无数陌生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来——
白莲寺山脚下的坞镇.......
被遗弃在刘姥姥门前的婴孩......
镇上孩子追着喊“刘二蛋“.......
姥姥用米汤一口口把他喂大......
卖房办丧事的那个雨天......
净如方丈牵着他走上青石阶......
楚倾彻底懵了。
这个叫净倾的小和尚人生简单得像张白纸,连坞镇都没出过。可为什么两人的记忆会融合?
难道是三生塔的考验?
更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的意识正在逐渐模糊,就像退潮般一点点消散......
“净倾发什么呆?”清远和尚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莫非被昨晚的雷劈傻了?”
“啊?没、没有!”净倾慌忙跳下床,“我这就起,清远师叔。”
两分钟后,他手忙脚乱地穿好灰色僧衣,跟着师叔穿过晨雾弥漫的回廊。
“铛铛铛~”
白莲寺的晨钟在群山间回荡,惊起几只白鹭。
斋堂里,净如方丈见他们进来,慈眉善目地问道:“净倾,在寺里可还习惯?”
“回净如方丈,一切都好。”净倾双手合十,动作显得十分自然。
“那就好。”净如方丈笑着招手,“来,给你介绍位小师叔,往后你就跟着他修习佛法。”说着朝角落喊道:“净阳!别吃了!这都几碗了?”
只见个白白胖胖的小和尚捧着海碗抬起头,腮帮子塞得鼓鼓的,嘴角还沾着饭粒。
“哦,净如方丈我这就喝完!”
净阳捧起海碗咕咚咕咚几口喝完,抹着嘴跑到净如方丈跟前,圆滚滚的肚子把僧袍都撑得紧绷绷的。
净如方丈慈爱地拍拍净阳的光头:“净倾,这位就是你今后的师兄净阳。别看他只比你早来两年,佛法造诣已不输清远了。”
净倾恭敬地说道:“见过净阳师叔。”
抬头的瞬间,两个孩子同时愣住了。
那双明亮的眼睛,那微微上翘的嘴角,分明像是镜中倒影!
净阳率先回过神,挠着头憨笑道:“净如方丈,净倾长得跟我好像啊!”
清远也忍不住插话:“何止相像,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净如方丈轻抚长须:“初见净倾时,老衲也以为是净阳偷跑下山了。一问才知是个无依无靠的苦孩子......”说着叹息一声,“望你日后能早日参透《金刚经》真谛。”
两个小和尚很快熟络起来,净阳献宝似地说道:“这斋饭可是慧明师叔的独门手艺,豆渣都能做出肉味儿!”
净倾端起海碗喝了一碗,眼睛就亮了:“真香!就是没太吃饱。”
“哈哈哈!”净阳大笑道,“我头回也这么说!等着!”说着又端来十碗斋饭。
他自己第一次来时,就吃了十一碗,莫名觉得净倾也能吃这么多。
果然,净倾风卷残云般吃完十一碗,满足地揉着小肚子:“谢谢师叔!”
“你今年多大?”
“八岁了!”
“我九岁!”净阳眼睛弯成月牙,“以后别叫师叔了,就叫我哥吧!”
净倾自然是求之不得,叫‘师叔’多少有些别扭。
“哥!”
这一声呼唤脱口而出,仿佛命运的丝线将两个孩子的因果再次紧密相连。
祖师殿内檀香袅袅,数百名僧人端坐蒲团之上。
净如方丈见二人进来,含笑示意他们坐在最前排。
“今日寺中添了新弟子净倾。按惯例,老衲再为众僧讲解佛法根基。佛法,乃佛祖释迦牟尼所创,是超脱三界之苦的无上法门。其深奥玄妙,非尘世言语所能尽述。”
净如方丈指尖凝聚佛光,在空中勾勒出金色符文:
“四谛为基——苦谛道尽人生八苦,集谛明示烦恼根源,灭谛指引涅盘之境,道谛阐述修行法门。”
金光又化作五朵莲花:
“五蕴为障——色、受、想、行、识,如乌云蔽日,需以慧剑破之。”
最后浮现八道金阶:
“八正道为舟——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渡苦海登彼岸。”
喜欢仙道章请大家收藏:(m.8kxs.com)仙道章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