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塑强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7章 天下之辩(8)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老夫要做参议郎!”

荀爽是随行者中年岁最大者,知道这些年荀彧不安置他的真实原因后,对荀彧的怨念瞬间烟消云散。

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可能再为官。

但做个参议郎还是挺不错的嘛。

蔡成怎么这么早就把底牌露出来了?

其实蔡成看得很清楚。

五年来,这些前朝旧臣,已经从气势汹汹想要抹除新农体系,到如今只想在朝堂寻求个一官半职,免得史册上记下这些人都是“前朝庸臣,后朝弃臣”。

尤其是内阁用了五年时间,不仅扛住了“四年五灾”,百姓的生活亦未受太大的影响,还为大汉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情况下,越发显得他们无能。

何况,在董卓祸乱京都之时,他们连个连个屁都不敢放,任由董卓胡作非为,完全可以让他们在史册留下“助纣为虐”的恶名。

他们要想挽回自己的声望,唯有重回朝堂,力争做出点成绩。

在这种背景和心理下,他们会反对大汉新制吗?他们会给朝堂捣乱吗?

不仅不会,而且还会挖空心思地想做出政绩,以重建声望。

蔡成继续看向荀彧。

内阁直接给这些前朝旧臣下诏令,倒是让蔡成没有想到。

可下了诏令管用吗?

这些人与大汉北方世家大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哪怕随便一封信、一个暗示,都可能掀起不小的风浪。

阴修看他“公然求官”并没有触怒蔡成,又看蔡成给大家日后的出路,马上就开始舔了起来。

他知道蔡成看向荀彧,是因为之前的问题尚未得到解答。

于是,他马上开口说道:

“公子不知,内阁在‘大辩论’开始的前半年,为了防止吾等前朝之臣蛊惑人心,便在下达诏令的同时,还要求吾等半年内不得离京,不得与亲朋好友往来信函。

“其实在内阁建立后,吾等旧臣已知护民军兵锋之利,已然不敢再反对新农体系了。

“但吾等也想看看,大汉新制能否一除之前积累下的弊政,让大汉中兴。

“故内阁让吾等旧臣不参与‘大辩论’,也正合吾等之意。

“不仅如此,为避免嫌疑,吾等还专门写了信件送往各自家族,让他们也不要惹事。

“这些信件可都交与内阁审核过。”

“哈哈哈哈——”蔡成听后,一阵爽朗大笑。“看来世家大族未因我中毒倒下、雍凉之乱,以及‘四年五灾’而生乱,诸公皆有功劳呀。”

听到蔡成如此说,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和煦的笑容。

荀彧马上也点头道:“能安然应对‘四年五灾’,诸公确实是有功劳的。”

然后荀彧话锋一转。

“只是最大的功劳却不是诸公,而是大汉监察。

“在监察使的不懈努力之下,仅兖、徐、豫三州,便自世家大族中,收缴甲胄三万六千件,兵器六万余。

“同样,在冀州、雍州、京州,亦收缴甲胄兵器十万余,皆是准备配合雍凉之乱而起兵之用。”

“监察使?”蔡成有些疑惑。

大汉的监察使不是监控官吏的吗?何时连世家大族都一起监视了起来?

最重要的,这些监察使是如何发现世家大族雪藏的兵器甲胄的?

荀彧看出了蔡成的疑惑,笑着补充道:“我大汉监察使遍布所有州郡,其监察范围,亦如野草一般,无处不在。”

蔡成懂了,完全听懂了。

荀彧这是不想当着别人的面说出野草组织,便以监察使来做托词。

而真正发现冀、徐、兖、豫、京、雍等各州世家大族私藏兵器甲胄的,是蔡成最为之骄傲的野草。

也正因为野草发现了这些州的世家大族想起兵推翻大汉新制,才让大汉朝廷快人一步,直接将他们的反叛扼杀在了摇篮里。

“功劳排第二的,则是治安军。在收缴世家大族私藏的兵器甲胄时,亦有反抗。治安军总共战死三百二十二人,还有六千余人受伤。”荀彧有些沉重地说道。

“那青、幽、并、箕、吉等州呢?”蔡成继续问道。

“幽州有东北军区下属的重甲师,吉州有东北军区,箕州有海军,并州有征北军团,凉州有征西军团,雍州有西南军团,荆州有征南军团。只要护民军不生乱,没人敢反。

“至于青州嘛,谁敢在青州反对大汉新制,根本不用护民军、治安军出手,仅百姓就能把他们撕成碎片。”

荀彧一席话,语气平缓,可听在那些前朝旧臣的耳中,怎么似乎听到了威势滔天的喊杀声?

“至于稷下学宫,则是这次‘大辩论’的主力。”荀彧继续说道。

“所谓的‘新制派’,便是稷下学宫组建的。虽然稷下学宫中也有‘旧制派’,可数量极少,也未起到什么作用。

“毕竟,他们在稷下学宫的日常辩论中,都辩不赢,而青州富甲天下摆在那里,他们在青州根本找不到新制的弊端,只能看到新制下的欣欣向荣。

“为了将稷下学宫组织好,管幼安连户部的事情都不管了,专门回青州住了半年。

“稷下学宫本着一个原则:摆事实,讲道理。

“天下‘新制派’都聚集于稷下学宫,临淄人满为患。

“在‘大辩论’开始一年后,也便是兖州地震赈灾完毕、瘟疫之患消除后,稷下学宫向‘旧制派’发出邀请,请各地‘旧制派’派出代表,由稷下学宫补贴路途费用,前来临淄参与‘天下之道’第一场辩论会。

“而且,稷下学宫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天下之道’辩论会。”

管幼安,就是管宁。

蔡成在临淄重建稷下学宫后,管宁便是第一任宫主。

至此,不仅是蔡成,就连跟着蔡成马车的那些前朝旧臣也知道了,针对这场大辩论,内阁可是做了充分而细致的准备。

而后又有针对“四年五灾”的救灾、赈灾,哪怕是兴修水利和铺路搭桥,也都没有影响百姓的农耕。

短短四年时间,大汉北方十三州(未计西域两州)不仅一扫“四年五灾”带来的伤痛,还显示了勃勃生机,处处欢歌笑语,欣欣向荣。

喜欢三塑强汉请大家收藏:(m.8kxs.com)三塑强汉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