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京东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十四)春山田园图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三十三)春山田园图

田春山讲述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明亮的明月升上了树梢,像是生出一种力量别到了树枝,惊飞了树上休息的鹊鸟;夜半时分,枝条上吹来的一阵清风惹得树上的蝉发出来几声鸣叫。夜是那么静寂,空气是那么清新,田野里稻花的香味儿此时也随风飘至,预示着今年又将是个好年景;而旁边池塘里的蛙鸣,恰在这时侯响成了一片,这是多么的令词人陶醉而又兴奋。”田春山讲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会儿,似乎想让学生们体会一下月光别枝、清风鸣蝉、稻花清香、蛙鸣一片的月朗星稀之夜的南国田园风光。随后他继续讲述道,“这是上半阙,接下来蛙鸣讲述这下半阙。南方夏季的多雨,刚还是月明朗朗星星稀疏,这时月光已被微云掩映,仰头看去,天空中还是能够看到有七八颗星星在天幕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几点雨滴在山前飘落,有两三点还凉丝丝地落在了脸上。围绕着山神庙的树林边,那所旧时的茅屋小店还坐落在那里;山路悠忽一转,曾经水流潺潺的小溪之上,那座小桥,依旧出现在那里。天这么晚了词人却还走在乡间道路上,这是为什么?词中没有交代,我们也不用过多猜测,总之在风景秀丽的南国,夜半时分词人走在熟悉的乡间道路上,刚才还是明月别枝鹊鸟惊飞,清风吹来夜半蝉鸣,稻花清香蛙鸣一片;忽然云遮明月星现云中,山前见雨滴飘落,围绕山神庙的树林边,那所旧时的茅屋小店依然还在,道路攸转,词人熟悉的小溪和它上面的小桥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田春山讲到这里,将书拢在胸前,脸上流露出些许陶醉的神态,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讲起了《清平乐村居》,他讲述道,“这是一首描写浓郁农村生活的词。作者辛稼轩二十一岁便随南宋朝廷南下,无奈南宋朝廷只想偏安一隅,过自己舒服的小日子,不但不思夺回失去的中原失地,反而变本加厉地腐朽挥霍,大肆兴建楼堂馆所,一时间以抗金将士为主的主战派,被以南宋皇帝为首的主和派所压制打击,这时的一位名叫林升士人(做官的,当然也是着名诗人)所写的这首《题临安邸》最能表现出当时腐朽颓废、求安思淫的投降者的本质,‘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错把杭州作汴州。’看那重重叠叠的青山,那鳞次栉比的楼台,那是我大宋的大好河山啊!写到此词人笔锋一转,写到了‘西湖歌舞几时休?’那西湖之上纵情声色、寻欢作乐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呀,你究竟什么才能够停止下来?!那些苟且偷生忘记了国难家仇只图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南宋)统治者们,你们被这西湖上吹来的香风所迷‘醉’了,你们错把这杭州当作故都汴州了!”

讲到这里,田春山气色凝重地停顿了足有半分钟的时间,然后他接着说道,“这就是二十一岁的词人辛弃疾随南宋朝廷南下后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社会环境,又怎么能容得下这位主张收复中原的抗金英雄?!怎么能容得下他吟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当辛弃疾四十三岁的时候,即1182即被主和派排挤弹劾而回到江西上饶,住在他的带湖庄园;1194年他再次被罢官回到上饶,他住在了1192年开始修建的瓢泉庄园。1196年,辛弃疾的带湖庄园失火后举家搬到了同在江西上饶的瓢泉庄园,他的许多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都是在这里写就的,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首《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同学们,为了讲解这首词,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他们的译文大多是,‘茅草屋的屋檐低且小,草屋的旁边是一条小溪,西边长着翠绿的青草。那边传来了用吴地方言相互逗趣取乐打招呼的声音,那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的平和而亲切;另一边有两位白发苍苍的公公、婆婆相跟着走过来,他们又是谁家公公、婆婆?’同学们,这么翻译这首词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田春山此时的声音柔婉却深沉而有力,但他的话还是一下子让全班同学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谢新也不例外,他心想书上写着的还能有错?!田春山见教室里的学生们鸦雀无声都瞪着眼睛看着他,于是他语气缓和却又坚决地说道,“同学们,我知道你们认为书上说的都是对的,但我想问你们一句,你们说,书是不是人编写的?对,是人编写的,人有谁没有犯过错误?对,没有任何人没有犯过错误!所以书里也有出错误的时候,你们说是不是这样的?!”

(三十四)

田春山继续讲述道,“我之所以说这首词普遍翻译的有问题,关键在于一个‘醉里’二字!就是这第三句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同学们,大家说,这句词中的‘醉里’和我们先前所学的‘醉里挑灯看剑’的‘醉里’,是不是一个意思?对的,是一个意思!既然是一个意思,那就是说我们大英雄词人辛稼轩他在归隐家乡的时候,闲来无事到朋友那里喝了酒回来,是不是该这么理解?!是的,对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我们越来越清晰了,实际上,只这一个‘醉里’就见出了这首词是描写的是谁。大多数资料在翻译时说这首词写的是词人辛稼轩一家人所过的农人生活,但这恰恰是值得商榷的。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辛弃疾曾是南宋朝廷的高官,他在江西上饶带湖地区拥有自己的带湖庄园,之后又在上饶的另一个叫瓢泉的地方修建了瓢泉庄园,也就是说我们的抗金英雄终归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他是有地位有声望的地主阶级,只是这时他正在受排挤弹劾回乡归隐暂时过起了田园生活而已,他又怎么可能像陶渊明一样结草庐而安居呢?是不是?这‘醉里’二字,恰恰表明了他归乡隐居之后的生活状况,词人无奈呀,他只得游逛纵情于山水之间,偶尔与友人举杯共饮述说抗金夺回故土的豪情,这一天他喝得有点醉了,在归途中小憩时,他见到了一处低矮却别致的草庐以及旁边的小溪,小溪边长着青青的草,他醉眼迷离之际,忽然听到了两个操着吴音的人的声音,那是再熟悉不过的声音了,他们在风趣地打着招呼,于是词人立即睁开了眼睛,这时他又看到了两个满头白发的公公、婆婆。实际上那时候辛弃疾也已经是五十有余了,在那个年代,这个年龄也属一位老者了!词人想到,这样白发苍苍的公公、婆婆应该是儿孙满堂的了,像他们这样的普通黎民百姓的日子过得还好吧?!

“作为抗金名将爱国志士,词人还关注着国家关心着普通老百姓,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句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好,我们接着讲下半阙。”田春山依旧语气缓缓地讲道,略黑的一张脸上沉静而严肃的眉宇见出一种“英气”,仿佛是受了他讲述内容的浸染之故,这种“英气”平时在他的脸上是见不到的,他接着讲述道,“如果我们站在一个爱国的封建士大夫的角度,我们或许就多少能够理解这位南宋抗金词人的爱国情怀与悲悯之心,他写‘醉里挑灯看剑’是奔赴杀场报效国家,现在他写‘醉里吴音相媚好’,同样是他爱国家爱黎民百姓的一个体现,两个‘醉里’都是指词人自己酒后襟怀坦荡一片炙热之情。词的下半阙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一幅南国农村宁静而祥和的耕作的情景,词的意思很平白,没有什么深奥的地方,我不作过多解释,我只是想告诉同学们,这下半阙是与‘醉里’相呼应的,词人在醉酒状态看到了一副田园图画,他本该很惬意,但正是因为处于醉酒状态,在欣赏了一副南国田园画面之后,他陡然望向中原方向,那里的老百姓,他的父老乡亲们,他们正惨遭异族的侵略与蹂躏,国家的大好河山的北半部分,正在被外族做所占领。想到这里,我们的抗金志士爱国词人禁不住泪眼婆娑!”

讲到这里田春山陡然收住话语,眼光瞧向窗外,几只麻雀在那棵茶杯口儿粗细的白杨树的枝条上静立着,春天清新的空气从敞开着的教室窗户里飘进来,这时就连郝海洋也耷拉下眼皮安静地坐着,忽然下课铃声骤然响起。

(三十五)驴不胜怒蹄子它

要说这郝海洋在科任老师的课上活泼好动显摆自己,但在班主任田春山的上课时还是尽量收敛的,起码小动作少了许多。这一天下午第一节课便是语文课,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仲春时节天气暖烘烘的,空中雪片般飘舞着杨树毛儿,据说郝海洋中午回家吃了炖肉白米饭,于是一上课便将课本立在课桌上,脑袋则伏在后面。田春山这一天讲的课是柳宗元那篇《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原先没有驴,可是就有那种闲来无事的人把驴用船载着运到了这里,运来了才发现派不上用场……后来老虎见到了驴,那驴一叫,老虎被吓得浑身发抖以为这怪物要吃自己,便急忙躲开了。后来老虎熟悉了驴的叫声,于是开始在驴的前后左右出没,见驴没有太多反应,就更加地靠近驴,‘益狎’,是指越来越轻佻,并且开始戏弄驴。那驴当然不干了,于是便‘驴不胜怒,蹄之’,就是说驴忍不住怒火,用蹄子踢老虎,同学们注意,这句话里的‘蹄’不是蹄子,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用蹄子踢它。”这时候郝海洋大约是睡得正鼾,头稍微一动即将挡在面前的课本碰到了地上,田春山停止了讲课,将眼光罩在了这个学生的身上。田春山漫步走到海洋身边,用手拍了拍他肩膀,这家伙浑身一激灵陡然坐直了身子,面颊上留着明显地被压出的痕迹,同学们传来了善意笑声,海洋于是坐直了身子面露羞涩。田春山看了看他,便转头对全班同学说,“这个季节,不冷不热,是睡觉的好时节,可也是学习的好时节,万物都在拔节都在争先恐后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抚育都在求生长,我们还是得打起精神来。要不然,你就会将‘驴不胜怒,蹄之’理解为,‘驴不胜怒蹄子它’了!”教室里于是爆发出男女生欢乐的笑声,那笑声借着春天的空气与阳光,在校园里追逐飘动。

喜欢京东往事请大家收藏:(m.8kxs.com)京东往事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