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丝绸商张氏一口气买下五千亩,计划在墨瓦蜡尼加种桑养蚕;
扬州新晋盐商王氏更豪掷万金,将一片沿海平原纳入囊中,打算开辟香料种植园。
寻常百姓也动了心,山东的佃农盘算着:“一两银子买一亩地,比在家乡租地主的田划算多了!”
福建的渔民则互相邀约:“听说那边海鱼多到捕不完,去了就能讨生活!”
朝廷在南京、泉州等地设了 “墨瓦蜡尼加招垦局”,每日都有数千人排队登记买地。
郑芝龙看着自家名下的土地被抢购一空,账本上的银子数字日渐庞大,笑得合不拢嘴。
他原以为这蛮荒之地不值钱,没想到竟卖出了千万万两白银,足够十辈子子孙安安稳稳当富家翁。
为了防止子孙守着钱财好逸恶劳,郑芝龙捐出了8成所得。
用于运输移民前往墨瓦蜡尼加!
……
又一个月。
京师被瑞雪覆盖,衬得宫门前的红灯笼愈发鲜艳 —— 年关到了。
乾清宫的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松针与蜜饯的甜香。
崇祯斜倚在铺着白狐裘的软榻上,怀里抱着刚满百日的皇八子朱慈爜。
小家伙裹在绣金龙的襁褓里,小脸红扑扑的,正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盯着悬在头顶的宫灯。
“陛下,尝尝这盘琥珀核桃?” 周皇后笑着递过一个描金漆盘,盘里的核桃裹着晶莹的糖霜,“是御膳房新做的,用的是云南送来的薄皮核桃。”
崇祯接过一枚,却先凑到朱慈爜鼻尖晃了晃,逗得小家伙咯咯直笑,口水差点流到龙袍上。
他朗声笑道:
“还是咱们老八会享福,不像你大哥,此刻正顶着风雪在科尔沁巡边;你二哥三哥在辽东,怕是正啃着冻窝头看移民屯垦呢。”
话音刚落,陈贵妃便端着一碗银耳羹过来,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轻轻晃动:
“太子和定王、永王都是为陛下分忧,为大明拓土,将来都是八皇子的好榜样。”
她身后跟着的九位新晋有孕的妃嫔也纷纷落座,有的捧着暖炉,有的抚着微隆的小腹,殿内一时笑语盈盈。
往年此时,皇子们会按序来给父皇母后请安,今年虽少了几分热闹,却多了几分阖家的温馨。
崇祯看着满殿的莺声燕语,又低头瞧瞧怀里的婴孩,忽然觉得这年过得比往年都踏实。
外有诸子戍边,内有后妃承欢,内帑因为自己夜间读书耕耘新制添了8百万两进项,连后宫都连着添了九位龙胎,这般景象,怕是太祖成祖年间也少见。
这再次证明了崇祯是个能干的人。
“国运昌隆,” 周皇后抿着茶笑道,“陛下这几个月在后宫‘读夜书’,读出了这么多龙种,真是大喜。”
妃嫔们闻言都红了脸,崇祯却哈哈大笑:“这就叫‘文武兼修’!生子要读《唐诗三百首》嘛,‘实践出真知’。”
鉴于即将出身的皇子,崇祯不得已广翻字典,好不容易找了几个火字旁的字备用:
燏、煯、燝、燂、煏、爄、熛、?……
没办法,老朱家起名费事,只能先拿出些字,交给宗正核对皇亲的名字。
虽然但是,即便如此生僻的字眼,也难保会重名。
到时候,不是人家改名,就是别人改名,或者其他人改名,再者旁人改名……
“若是再生十几个皇子,怕是真要造新字了。” 陈贵妃轻声道。
崇祯忽然来了兴致:
“造字便造字!当年武则天能造‘曌’字,朕为何不能为皇子造几个字?比如左边火字旁,右边加个‘兴’,取‘火兴大明’之意;再加个‘盛’,表‘火势旺盛’,岂不是更有意义?”
外有疆土日拓,内有子嗣绵延,纵然起名费些心思,也是甜蜜的烦恼。
“传膳吧,” 他转身笑道,“让御膳房多上几道菜,咱们君臣、家人,好好过个团圆年。”
众嫔妃一起高叫春晚台词:“吃饺子啦!”
喜欢崇祯:30年不上朝请大家收藏:(m.8kxs.com)崇祯:30年不上朝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