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30年不上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1章 捷报接踵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如今陈妃诞下皇子,说明崇祯还能行,后妃们也会有新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皇子诞生不仅是皇家私事,更是国运稳固的象征,尤其是在剿灭流贼平定辽东的时候,新皇子的降生仿佛在宣告:

大明的气运,蒸蒸日上。

这一夜,皇宫里烛火通明,内侍宫女们往来穿梭,脸上都带着笑意;京师的大街小巷也灯火未熄,百姓们听闻皇八子降生的喜讯,自发点燃了爆竹,噼啪声此起彼伏,与宫墙内的欢腾遥相呼应。

连天上的星月都格外明亮,清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像一层温柔的银纱,仿佛也在为这新生的皇子、为这中兴的大明,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

宴会后。

崇祯带着几分酒意,脚步轻快地回到后宫。

龙床上早已摆好了书籍,是他近日正在研读的《武备志》与《农政全书》。

回到后宫,聚众读书在所难免。

朗朗读书声中,不懂的啥都不懂,懂的自然什么都懂。

滥陪终宴赏,握管类窥天

若非尖刃陌心穿。即是长枪胸上剟。

鸣鞞奏管芳羞荐,会舞安歌葆眊扬。

凤皇楼上吹急管,落日裴回肠先断。

采莲女,采莲舟,春日春江碧水流。

坐叹青春别,逶迤碧水长。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

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

一弹弹黄雀,已射两鸱鹗。弹弹黄雀足,射射鸱鹗腰。

列射三侯满,兴师七步旋。莫言舒紫褥,犹异饮清泉。

唐诗,就是如此精彩!

接下来三日,系统奖励了崇祯10万两雪花银。

……

崇祯回京后的第五日,天色微亮,朝阳门便已响起车马辚辚之声。

定王和永王一身藏青色劲装,外罩素色披风,接过内侍递来的明黄圣旨,郑重地收入怀中。

他们身后跟着的,是新成立的 “辽东招垦司” 官员,有熟悉农事的户部主事,有精通边务的兵部郎中,还有从山东、河北抽调的干练县令,人人面带肃容,行囊里装着垦荒章程、户籍册与调配粮草的文书。

二十辆马车满载着粮种、农具与医药,三百名护卫骑兵甲胄鲜明。

定王回想着昨日崇祯的语重心长:

“辽东不是流放地,是大明的新根基。移民之事,要‘安其居,乐其业’,莫要学前朝只顾索取,不顾民生。”

此刻,他想起父皇的嘱托,翻身上马。

“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队伍缓缓驶出朝阳门,向辽东奔去。

……

一个月后。

深秋的寒意刚漫过山海关,一份来自朝鲜的捷报便火漆封口,由八百里加急送抵京师。

“黄得功部于大同江畔大破多尔衮所建‘朝鲜正白旗’,斩敌三万余,一举攻入平壤!”

崇祯念到此处,指尖在 “平壤” 二字上重重一顿 ,那支所谓的 “朝鲜正白旗”,原是多尔衮败逃朝鲜后,用武力胁迫朝鲜世子组建的伪军。

旗色仿满洲正白,实则尽是被强征的朝鲜壮丁与清军残部,如今终被连根拔起。

捷报末尾却透着几分沉重:

“朝鲜李氏王室全族遭多尔衮屠戮于昌德宫,火焚三日,宗祀断绝。

朝鲜藩属文武,长跪阶下,请求朝鲜全境归附大明。”

崇祯眉头微蹙:“哎……他们这么恳请,朕也不好拒人以千里之外啊!收了吧!哎……”

又几日。

第二份捷报接踵而至,这次是郑鸿逵从仁川发来的军报:

喜欢崇祯:30年不上朝请大家收藏:(m.8kxs.com)崇祯:30年不上朝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