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夏两岛,岛内岛外,各大小战场,战火纷飞,烈日高照。
一个小小的石湖礁失守,就直接导致了,本岛西北侧的崎尾,开启了战火死战模式。
也就是这一个小地方,两千人不到的小战场,牵动了所有的激动目光,忧心揪心。
澳头,刘五店,桉山。
上面的满清主帅达素,已经乐疯了,直接按下了最后的搏杀模式。
一声号令,山脚下,四千多满蒙汉将士,直接扛起了小舢板,就要冲杀对面的五通海域。
同安湾。
镶黄旗大将吴沙,四姓家奴施琅,更是备受鼓舞。
战鼓擂擂,开启了最后的围杀,绞杀模式,要突破离浦屿,抢登对面的赤山坪。
杏林湾的赖塔,是第一个登岛的主将,同样是乐疯了。
一声号令,这个老杀将,带着自己身边,最后的一千将士,要梭哈所有的底牌,彻底霸占石湖礁。
蔡尖尾山。
老神在在的靖南王,又坐上自己的太师椅。
淡定从容,遥望着下面的血腥地狱战场,不闻不问,直接开启了品茶模式。
打个锤子啊,能派两千兵将冲杀出去,已经是最大的努力,精忠报国了。
打赢了,他没有任何的好处,打输了,他要跟着倒霉,更要损兵折将无数。
海门岛。
老贼头黄悟,同样是不紧不慢,并没有任何多余的冲动。
这个小战场,这个大叛贼,前后投入了六千大军,已经够仗义了,忠心耿耿,披肝沥血。
这不,最后的一千嫡系精锐,死死攥在手心,下面如何死战,他也舍不得再投入。
旁边的莫洛浑,这个镶黄旗贵胄,唧唧歪歪,叫唤催促,老辣阴毒的海澄公,硬是不动如山。
围头湾外海。
福建总督李率泰,这个老贼头,他已经笑不出来了。
厦门本岛,周边海域,打生打死,是赢是输,跟他都已经没啥关系了。
一句话,外海的海战,他是输定了,彻底没了希望,就是如何收尾的问题了。
围头湾内海,外海,下游料罗湾,前前后后,他总计投入了一万五百多人,几百条大中小战船。
料罗湾败了,督标营大将戴亮,死在郑狗子的炮火里。
麾下的1500兵将,边打边逃窜,犹如丧家之犬,最后逃回围头湾外海,剩下没几百人。
围头湾内海,这个地方,就是个无底洞,前前后后,总计投入了六千多大军。
但是,现在里面的形势,非常的不乐观,肉眼可见的败亡。
郑狗子林察,带着他麾下的五个镇,已经围住了清军,距离彻底歼灭,也就剩下时间问题。
围头湾外海,那是最后的战场,就在他眼皮子底下。
福建新任的水师提督常进功,带着三千嫡系水师,收拢戴亮的残部后,还在玩命厮杀郑狗子的三个镇。
一番观察下来,福建总督李率泰,预感到要自己兵败了。
于是,一声号令,带上自己最后的1500精兵,慢慢的后退,躲得老远,随时准备跑路。
这只老狗子,他的老家,是在辽东,关外啊。
辽东军阀,辽东将门,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卖队友啊,这可是优良传统啊。
他妈的,这都什么时候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能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明郑这边,岛内岛外,同样是不好过啊。
一个小小的炼狱战场,石湖礁的失守,崎尾的战火,各路大军的主将大将,都要疯狂了,魔怔了。
龙头山上的延平王,登高望远,最先反应过来,唯有增兵了。
最后,还是在陈参军的有力劝说下,方才冷静下来,没有做出鲁莽冲动的决断。
不过,他身边的传令兵,却是忙疯了。
四处飞奔,驾着快哨小船,传令各军各部,加快反击的速度,或是增援的力度。
筼筜湖和寨上,这两个地方,也是很快反应过来了。
五军戎政王秀奇,很有责任心,早就着手调兵了,直接把东渡的游兵镇调上来,增援上面崎尾的康帮彦。
水师总督洪旭,也是经验老到老练,继续抽调水师后军陈尧策北上,增援收复石湖礁。
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石湖礁失守,清狗子抢滩崎尾。
明郑的各个方向,能动的,有富裕兵力的大将,都会第一时间,派兵增援过去。
当然了,最后一个地方,也在准备调兵了,那就是王府主城,那才是明郑集团真正的老巢。
。。。
王府大厅,一众留守大佬,已经聚集在一起。
左侧,延平王世子郑经,工官冯澄世,吏官郑省英,礼官郑擎柱。
右侧,左提督翁天佑,右冲镇万禄,后劲镇杨正,左先锋镇杨祖,右先锋镇林坤等等。
中间的主位,则是空着,那是延平王的位置。
世子郑经,有没有想法坐上去,没人知道,但肯定没那个胆子坐稳。
刷刷刷,哗哗哗的,右侧为首的翁天佑,昂首挺胸站出来,单膝跪地,吼声如雷:
“世子殿下”
“崎尾,鞑子上岸了”
“鞑子的凶残,世人皆知”
“不要再犹豫了,不能再拖延了,发兵吧”
“末将,甘愿为先锋,亲提大军北上,干死狗鞑子,全部赶下海”
、、、
话声刚落,哗哗哗的,右侧的几个老武夫,也跟着全部站出来了。
大将万禄,杨正,杨祖,林坤,单膝跪地,跟在翁天佑的后面,板板正正,吼声请战:
“世子殿下”
“狗鞑子,嗜血残暴,屠城灭口”
“下令吧,末将愿往”
“世子殿下”
“清妖清狗,血海深仇,血债血偿”
“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发兵吧”
“世子殿下、出兵吧、、、”
、、、
一众老武夫,脸色刚毅,目光炯炯,看着上面的小年轻世子,眼神里全是杀气和钢铁意志。
这帮能留守的,早就做好了准备,随时增援本岛各个方向,把清狗子杀干净,赶下海。
“呃”
年轻俊朗的小郑经,顿时咽了咽口水。
是的,面对一众老杀胚的凌厉眼神,心底里,瞬间感受到泼天的压迫感,扑面而来啊。
很自然的,就挪了挪小屁股,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以减缓内心里,该死的煞气压力。
没得办法,他今年也就19岁,在后世,也就刚刚成人啊。
年纪轻轻的,就要直面这种,鞑子攻岛破城,亡族灭种的泼天压力,有点吃不消啊。
半响后,才缓过神来,端正坐姿,摆了摆手,一本正经的说道:
“诸位将军”
“稍安勿躁,不要急”
“此事关系重大,再等一等”
“容本公子,再好好想想,再想想”
“五位大将军,先起来吧”
、、、
再双手一翻,示意下面的五个老武夫,别跪着吓人了,先起来吧。
说罢,还是忍不住的,用衣襟擦拭了一下额头,上面布满了冷汗啊。
兵者,国之大事。
一旦出错了,那就不是小事情,当真是要被鞑子屠城的。
即便是侥幸活下来了,那也是被赶下海,再也没有立足之地。
更何况,他只是个留守,父王就在旁边,出兵是大事,没那个胆子,擅自做主啊。
同样,他也想不到,在如此多的兵力,防守如此严密的情况下,鞑子竟然有能力冲上来。
最后,心中有所顾忌的郑经,只能把目光看向左侧,那才是他的主心骨。
“冯工官”
“郑吏官,郑礼官”
“鞑子上岛,战事紧急”
“本公子年少,阅历尚浅,不谙世事”
“诸位老大人,德高望重,都是父王的左膀右臂”
“出兵与否,怎么出兵,出兵又是多少,都拿个意见吧,来个主意”
、、、
恭恭敬敬,态度诚恳,鞑子的凶残,嗜血残暴,他当然知道的。
从打小开始,身边就有无数的人,告诉他这个事实,鞑子砍人很猛,专干屠城灭口的事。
他的父王郑成功,经常领兵在外,都是郑经留守本岛,也早就习惯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啊。
福建清军,五六万精锐,彻底围死了厦门,气势汹汹,一副要吞了厦门的样子。
今天,从凌晨开始,外海就开始打炮,一直杀到现在中午,鞑子还是杀上了本岛。
说实在的,年轻的郑经,要说不害怕,那都是假的,骗人的,鬼都不会相信。
即便是,他的父王,就在旁边的鼓浪屿,还有一大堆精锐。
这时,左侧,后面的两个文臣,郑省英和郑擎柱,脸色也很难看。
听到点名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马站出来,躬身行礼,郑重严肃的回道:
“回禀世子”
“战情如火,紧急万分,老臣支持出兵”
“回禀世子”
“老臣也同意出兵”
“刻不容缓,越快越好,晚了就危险了”
“厦门,是咱们的根基,根本,咱们输不起的”
、、、
郑擎柱,举人出身,福建本地人。
在隆武朝的时候,做过兵部武库司的主事,思明州(厦门)的知州,资历深厚。
郑省英,是郑成功的族弟,是一个文官,做过海阳县的县令。
当初,打下广东潮州府的时候,也是那边的政务负责人,深受郑成功信重器重。
这时,看到两个重臣,都同意出兵了,郑经心里有点底了,重重的点了点头。
于是,看向下首的冯澄世,再次开口问道:
“冯工官?”
没得办法,这个老臣子,太牛逼了。
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德高望重,做过父王的参军,专门负责出谋划策。
西南朝廷,下旨设置六官的时候,又做了明郑的吏官,六官之首呢。
平日里,郑经不懂的地方,也是经常找这个老家伙,请教学识问题。
尤其是留守的时候,岛内大小事,郑经都会找冯澄世商量,既能学到东西,也不会引起父王的忌惮。
也正是因为这个老家伙,如此老辣厉害,又深的延平王的重用和信任。
很自然的,身为接班人的郑经,也在想拉拢他。
于是,就找到了冯澄世的儿子,一剑无血冯锡范,任命为自己的亲兵统领。
毕竟,他也是嫡长子,是明郑正统的世子,有这个权力找个贴身可靠的侍卫。
喜欢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请大家收藏:(m.8kxs.com)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