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郡。
赵帝行宫。
元始二年,九月十六日,
赵帝行宫的漆木大殿里,赵国高层,进行了一场长达两个时辰的军议。
整个赵军中线的大小将领,能来的几乎全部参加。
期间,围绕着河北战局,发生了不少争执。
最终,赵帝的命令于午时之后,下达给了河间各地的驻军。
“束城百姓已经启程,十二万余人愿意跟着咱们走,两万人选择留下。”
“任丘城上官彪来报,房氏似乎跟咱们有间隙,他们从中作梗,任丘愿意追随的人很少。”
“门头沟两万……韩县三千……”
一个个传令兵卒进进出出,一条条各地的情报,汇总到了赵帝行宫。
从目前的情况看,梁军占领大王店后,整个梁国大军已经从巨鹿拔营。
他们大王店之战的部队,就地占据城池防守,后方全军将会压上来。
河间郡的赵军,再次面临着,是打还是退的问题。
在几番争论后,最终由赵帝周云拍板,
退!继续退。
五龙山没拼,后面就更不能拼了。
赵帝行宫外,茫茫无际的大营,全是忙碌着撤退的赵军。
辅兵、后营倾巢而出,将营帐、马料、粮草、器械,甚至是营木等等,全部装车运往易州郡。
三天时间,情况很急,
赵军十里大营,冲天火柱中,到处是呐喊声、叫骂声,大地一片喧嚣。
赵帝行宫,将会是非战斗部队里,最后一波撤离的。
在赵帝周云启程后,赵国的野战大军,才会陆陆续续离开河间府,全军退往易州。
撤军!
在军事行动中,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
因为这种行为,一不小心,它就演变成溃败。
好在赵军是一支组织力强大的军事集团,加之周云一条条精准的帝令。
目前来看,各部队情况,都还是很出色的。
至于不愿意撤离的百姓,周云不勉强。
无论是兵是民,都有他的个人命运。
周云已经做到了能做的,硬是要留下,赵人也不多管。
赵帝行宫,人来人往,脚步声杂乱。
铁驼子今日很老实,他坐在周云左侧首位,难得没有出来扯蛋吹牛。
“陛下,焦回他真的不是细作!信儿小时候,还经常吃他婆娘的奶水呢……咱,咱不能冤枉他啊。”
铁驼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周云头也不抬的,冷冷打断,
“朕什么时候说了,回叔是细作?”
“春草,去,给铁圣加点茶水,让他闭嘴。朕这会很忙,没空理会这件事。”
铁驼子在赵国的地位,相当于三公。
这会周云面前,他是坐立难安,唯唯诺诺。
可要是出了这大殿,那别人得要尊称他一声赵国铁圣。
春草本就是雪林里的小女孩,见到三当家,热情的很。
上好的江南名茶,冰镇的绿豆汤,还有一些精致的点心,都一一放在了老人的宴台前。
只是如今,韦月之事在前,铁驼子也得避嫌,不敢多发一声。
赵帝行宫,双重歇山顶,雄浑大气。
朱红金边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至下午申时,一件件大事忙完,终于轮到大王店的事了。
焦家十几个主要人员,在兵卒的押送下,缓缓进入赵帝行宫。
同为武川镇老人,赵帝行宫中,各部门不少官员,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注视这些族人。
他们脸上各种表情都有,兵司的人是愤怒,后勤部的人则是担忧。
跨过门槛,焦老头一眼就看见了周云。
陛下还是那样英俊神武,坐在龙台上,威风凛凛。
这会,二当家正低头书写着什么,迟迟没有抬头理会他们。
是啊,谁想理会呢?
换谁特么的惹这么大祸,不杀都是看山寨老人的面子了。
“回叔,上前来。”
就在焦老头,焦虑不安之际,
他听见了一道威严而又低沉的声音。
闻言,焦回赶紧整了整身上的幞头圆衣,
随后在铁驼子难看的脸色中,缓缓来到了龙台前方。
赵帝周云最后看了一份战报,随手写下锦囊,吩咐高佳人后,
才脸上带着笑容,不慌不忙,稀松平常的开口道,
“回叔,怎么最后没烧掉冬衣?以前跟您卖山货,您还挺灵活的。”
“贪心了。陛下,咱不该贪心啊!”
焦回声泪俱下,将这一路上的事情,一一给周云交待。
他最不该的,就是想省下八十贯一天的费用,提前来到大王店。
这才落入梁人的连环圈套。
悔啊!后悔啊!
焦回说到此处,挥手就给自己打了两个大耳光,痛苦的哭倒在了大殿地板。
他已经知道这次冬衣的可怕了。
梁军本来就缺乏这些东西,可上好的赵军冬衣物资,恰恰补足了梁军最后的缺陷。
战场前线,食敌一斗粮,等于后方二十斗。
同样的道理,战场抢敌人一件冬衣,就等于后方十几件。
大王店一战,十五万件冬衣,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行了,行了。三当家给你说了很多好话,武川镇的老臣,也都给你求情了。”
“其实,这件事,你的影响不大,只是恰好倒霉而已。”
“只是,回叔……接下来的事,你可要撑住了。”
说完这句,赵帝周云忽然气势大变,一股磅礴的威严,弥漫赵帝行宫。
周云的目光,跳过焦老头,
来到了焦家后面跪着的人群,一道高大的身影,开口冷喝道,
“你说是吗?梁国绣衣使者右行总管,焦恩。”
“不,你不应该叫焦恩,王狗四的儿子早就死了,你是梁国萧世恩。”
……
……
喜欢楚兵请大家收藏:(m.8kxs.com)楚兵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