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始二年,七月十八日,大暑前后。
盛夏的运河之畔,晨雾还未散尽时,
东漳渡的黄河水面,早已如沸腾的釜鼎,人潮汹涌起来。
“呼-呼-呼-呼……”
一面面船帆,由桅杆上皮肤黝黑的船夫拉下,
一艘艘货船,自南岸而起,一路连绵,整个大河都是梁军的物资。
最先刺破雾霭的,是粮船的竹篙,
千万支青黑色的篙尖,在晨光里,随着船夫的号子,猛地扎进浑浊的河水,
带起的水花,溅在码头大木堆积如山的麻袋上。
码头的麻袋山,梁军的民夫徭役,排成长龙,在全力搬运。
某一刻,南边的号角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这些徭役定眼一看,皆是目露恐惧,
在那大地的尽头,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那军队宛如深蓝的海洋,旗帜如稻草,兵卒无穷无尽,一路连绵至天边。
而在阳城东漳渡的天穹之上,仿佛还在回荡着,梁国皇帝的圣旨,
“光武二年,有关外北贼犯边,朕为大梁光武皇帝,自当出兵剿贼。”
“北贼猖狂,塞外胡国也……”
“命右丞相杨重楼为北伐大都督,命萧世安为副将……”
“命大梁左右神军六营,萧雄信、萧师都、裴俨、赵东金……等等,中原赫赫之将,携帝军,护丞相北伐。”
“命虎卫军卓庸、虎豹军侯俊,梁国两大军团,开赴魏州……”
“命徐郡公、孙子昊……等,中原豪杰,同伐北国,立鼎江山。”
“命汝宁郡、陈留郡、东平郡、鲁国郡等中原八郡,起郡兵八万,过黄河北上迎敌……”
“命徐州节度使上官弘,率领精锐骑兵……”
“命……命……”
“……”
赵元始二年,应大梁光武皇帝的圣旨,
以南阳为基业,短短一年,消灭圣德皇帝,剿灭黄天齐国,
横扫中原的梁国战争机器,已经全面启动。
一时间,黄河之上,船只遮天蔽日,船夫号角,络绎不绝。
盘踞阳城,等候多时的几十万梁国大军,
通过各个渡口,开赴河北汲县、魏州、博州等地。
梁国数万工匠,日夜不停,在各个渡口,搭设浮桥,让梁国物资,能更快抵达战场。
同时,这些浮桥,也将成为梁军的后路。
此刻,梁国中原大军北伐,背靠中原物资,无粮道之困。
大军于黄河沿岸展开,浮桥众多,无退路之忧。
进可攻退可守,占尽天时地利。
赵元始二年,
随着梁军北伐,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黄河沿岸。
赵梁两国,乃是目前最强,也最有希望夺取九鼎的大势力。
赵国不用多言,乃天下军事强国,其麾下四军,赵帝六营战功赫赫,灭国无数。
更有武川卧龙周云,自出道来,灭北狄、平中原、征高丽,乃是天下兵家,不可逾越的大山。
梁国的前身乃是南阳节度府。
作为一郡之地的豪强,面对楚国乱局,毅然起兵。
梁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仅仅只有五万兵马,将不过萧,谋不过杨。
发展成了兵马数十万,战将千员,谋士如雨,甲兵之盛,更过大楚的强大王朝。
其征战中原的过程中,梁军实行十二阶军功制,赏罚分明,
一时间,中原豪杰云集涌现,南阳子弟人才辈出。
皇帝六营亲军,皆是新锐猛将所统领,
加之两虎军威风赫赫,八万郡兵摩拳擦掌,十二万各将门子弟枕戈待旦。
河北之战,中原与关外的较量,梁军与赵军的对决,即将在黄河沿岸展开。
究竟是梁国携三王之兵,夺取河北,进而一统天下。
还是赵帝周云,率领北国虎狼,剿灭梁军。
梁赵的河北争夺战,一时牵动了无数权贵门阀的心弦。
因为此战,将大概率决定下一个王朝的归属。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护卫中原,北伐赵国。”
“命左神军三营,右神军三营,即刻拔营,过东漳渡,前往汲县集结。”
阳城郡。
宣武大营。
十二个黄门太监,节杖、仪仗、虎符、御马,准备的妥妥当当,
才敢来梁国的骄兵悍将,左右神军里宣读圣旨。
这支四万人的梁国皇帝嫡系,
在平定中原的战役中,屡立战功,乃是方今梁国地位最高的军队。
无论甲胄、兵器、战马,都是优中择优,对标的乃是赵帝六营。
安公公是皇帝萧汉奶妈的对食客,故能得到在阳城监军的机会。
当然,在右丞相杨重楼这里干监军,
说轻松也轻松,说艰难那也艰难。
轻松是啥事也不用管,反正也管不到。
艰难就是面子上过不去,老脸难受。
杨重楼不把他当回事也就算了,底下的这些个丘八也不把他当回事。
这不,接个圣旨,左神军一营二营统领就闹上了。
“你伸手干嘛?萧师都,本将乃神军第一功臣,这圣旨理应本将来接。”
说话的人是南阳萧家子弟的佼佼者——萧雄信。
此人跟萧世安不同,萧世安是萧家嫡系庄户,而萧雄信只不过是附属佃户人家。
相当于一个出自内府,一个出自外院杂役。
萧雄信身高九尺,相貌堂堂,威风赫赫。
善使一柄金钉长槊,此槊丈八,重百二,乃是梁国大将中第一重兵器。
南阳萧雄信崛起于彭店县之战,大破孟白川之役。
素有‘名冠诸军,号为飞将’之称。
“哼哼,萧雄信?何方小辈?”
“我萧师都年龄比你长,武功也比你高,圣旨理应本将来接。”
说话之人,乃是南阳新一代猛将,本为萧世安之后的南阳节度使。
其少年天骄,武道修为宗师八重,自是不服萧雄信接旨。
“你武功比我高?哼,敢跟我比武吗?”
军中大将,最忌讳的就是比武,
因为这玩意就像开盲盒,谁也不知道打得过谁。
可宣武大营,点将台上,
两只蒲扇大手,在安公公的圣旨前面牢牢抓住对方,
两将四目赤红,双雄之间的火气,几乎肉眼可见。
萧雄信虽然只有宗师六重,但其人沙场骁勇,以天下第一自居,岂会把萧师都放在眼里?
“取我金钉长槊来,今日便要跟萧将军比个高低。”
“好!取本将盘龙关刀来,今天就要让你知道天高地厚。”
宣武大营点将台,
安公公急啊,你们要打,先接了圣旨啊。
现在打,咱家是阻止,还是不阻止呢?
见两将怒目而视,直奔校场,大有一言不合,就分个生死的情况。
大战未开,先折猛将,岂不是被赵国笑掉大牙。
安公公上前几步,向左右神军,其他几个统领投去求助的目光。
左手第一位,乃是山东道东阿县猛人,赵东金。
此人善使一柄宣花大斧,战场之上,破甲杀敌,所向披靡。
因少有人能接其三斧,被梁军戏称,赵三斧。
赵东金身材魁梧,犹如门板,他眼神躲闪,不想管萧家人的闲事。
见赵东金不行,安公公又看向裴俨。
此人乃是五姓望族中的裴家子弟,裴温死后,整个家族落寞,旁支寒门颠沛流离,
好在裴俨习得一身家传武艺,遂在中原大战中崛起。
裴俨这种身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自是不敢管这事。
“王君汉,你看在咱家面上,把事情平了。”
王君汉能文能武,算是智将,但他思索几息,拱手行礼,表示无可奈何。
“咚-咚-咚……”
“铛-铛-铛-铛铛铛……”
校场之上,战鼓雷动,呐喊喝彩,久久不绝。
左神军一营二营的兵卒互不相容,高声咆哮,为自己主将助威。
只见金钉长槊对盘龙关刀,那是打得针锋相对,招招致命。
知道的是比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生死大战。
只见校场上,刀槊碰撞,劲风四起,火星四溅,金戈之声,震的梁军旗帜颤动。
“这……这如何是好啊?”
就在梁国宣武大营,安公公不知所措时,
‘砰砰’的脚步声,自点将台上响起,
右神军三营统领郭孝恪,在其余大将,震惊的目光中,
不慌不忙,拿走了安公公手里的圣旨。
随后这名身覆精甲的将领,眼神之中全是鄙夷,
斜了一眼远方校场比斗的两大猛将,留下一句‘莽夫’。
便在旗帜飘扬,猎猎作响的校场,自顾自的离去了。
……
……
喜欢楚兵请大家收藏:(m.8kxs.com)楚兵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