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笑眯眯地指了指桌子上的盒子。
“这两个盒子,一个是专门给孩子吃的壮骨丸,另一个是专门给中年男人吃的养身丸。”
“壮骨丸可以促进孩子的骨骼生长发育,改善孩子挑食偏食,让孩子长得更高、更壮。”
“养身丸可以固涩、止遗、安神,甚至还有一定的养胃功效。”
“但是,这些都还不是养身丸最大的好处。”
徐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又继续说道:“养身丸最大的好处,是温补,对男子大有益处,却又比‘春风散’之类的虎狼药温和无数倍,不会伤了根源。”
随着徐良的话音落下,朴成性和菊池良田等一众藩使望向两个盒子的目光顿时变得灼热无比,就连呼吸也更加急促。
能够促进孩子的骨骼生长发育,几乎是完美的命中了所有父母的心坎。
固涩、止遗、安神、温补,这四个词联系在一块儿,更是完美命中了所有男人的需求。
所有男人。
不分年龄。
不分阶层。
当然,需求不分阶层,定价肯定还是要分的。
如果榷场价格不是太高,朴成性等人甚至能够想象到,自己国内那些达官贵人和乡贤士绅们排队购药的场景!
尤其是菊池良田,在听到壮骨丸让孩子长得更高、更壮时,更是激动得差点儿尿出来——家人们谁懂啊,大倭国为了提高整个倭国的身高,当初可是特意派出倭女到大宋渡种的!
这哪里是什么发财的机会?
这是一场泼天的富贵!
瞧着一众神情各异的藩使,徐良又笑着端起茶杯,“当然,诸位也别高兴得太早。”
“毕竟是御医精心配伍而出的方子,而且材料难得,工艺繁复,壮骨丸和养身丸的价格都不会太低。”
“想要普惠到所有百姓,估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朴成性和菊池良田等人的呼吸变得更加急促。
价格不会太低,其实也就意味着不会太高,而是会偏低一些。
价格偏低,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人都能买得起,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以及更多的利润。
千里当官只为啥?
难道真的是“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徐良抿了一口茶水,又笑眯眯地说道:“壮骨丸,一盒十丸,三天一丸,一盒够吃一个月,一丸十文。”
“养身丸,一盒十五丸,两天一丸,同样也够一个月,一丸三十文。”
朴成性和菊池良田等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壮骨丸一枚十文钱?
养身丸一枚三十文钱?
徐同知前脚还在说价格不会太低,后脚这价格就低到了离谱!
再次扫视了众多藩使一眼,徐良笑眯眯的端着茶杯示意:“诸位回去之后再如何加价,那便是诸位的事儿。”
“不过,诸位回去之后还是要好好查一查各自家里的商贾。”
“今天他们敢造本官的谣,明天是不是就敢造驸马爷的谣?”
……
就在徐良给一众藩使们训话的时候,杨少峰和朱标,还有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正蹲在一个水泡子的边上,一边看着百姓清理水泡子里的塔头一边闲聊。
“你说那些蛮子会不会买?”
“这价格不会不会定的太高了?”
对于杨少峰制定的,堪称是丧尽天良的壮骨丸和养身丸的价格,李善长多少有些怀疑。
你说你那壮骨丸和养身丸里有什么啊?
好家伙,两种药丸的主料都是海边没人要的牡蛎壳,区别就在于壮骨丸里兑了点儿乱七八糟的骨头粉,养身丸里兑了点儿牡蛎肉磨成的粉,然后再制成药丸子。
一整盒壮骨丸的成本差不多是五文钱左右,一整盒养身丸的成本也不会超过八文钱。
结果壮骨丸一盒卖一百文,养身丸更是卖到四百五十文。
前者二十倍的利润,后者无限接近六十倍的利润。
是,蛮子们是蠢了点儿,可是你杨癫疯也不能真把所有的蛮子都当傻子玩儿吧?
杨少峰直接斜了李善长一眼。
“牡蛎不值钱,骨头不值钱,难道五皇子和杨御医、王御医他们的学问也不值钱?”
“一盒壮骨丸,物料成本值五文钱,五皇子和杨御医他们的学问却是无价。”
“综合算起来,其实还是亏了的。”
李善长傻傻地看着杨少峰。
学问无价?
学问是无价。
问题是这个壮骨丸需要哪门子的学问啊混蛋!
是添加鸡骨头、牛骨头的比例算学问?
还是把牡蛎壳和骨头磨成粉的过程算学问?
杨少峰又继续说道:“李相可别忘了,咱们不是把光秃秃的药丸子卖给他们,这里面牵扯到的也远不止一个制药工坊。”
“咱们还得用到盛放药丸子的小木托,这个需要木制品工坊。”
“包装药丸子的蜜蜡又牵扯到养蜂和采蜜。”
“最外层包装的盒子,更是牵扯到木制品和纸制品,甚至还牵扯到了印刷工坊。”
“而印刷工坊又牵扯到了油墨工坊和雕版工坊。”
“为了保证以后的供货,又牵扯到牡蛎的人工养殖。”
“成品涉及到运输,运输又涉及到海运和陆运。”
“也就是说,简简单单一枚壮骨丸,就需要十几家不同的工坊,几十个工人。”
“一个百姓一天的工钱就要六十文,各个工坊还得缴纳商税。”
“要是卖得便宜了,怕不是连百姓的工钱都赚不回来?”
李善长还是傻傻地看着杨少峰。
貌似很有道理的样子。
但是又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
朱标悄然瞥了李善长一眼,随后又面无表情的转过身子。
李相啊李相,你终于还是被姐夫给忽悠瘸了!
一盒壮骨丸的成本是五文钱,这个价格里面已经包括了各个工坊的成本,甚至足以覆盖掉运输成本。
如果单纯的计算壮骨头的制造成本……
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牡蛎壳那玩意儿不值钱,随便让人去捡就行?
蜂蜜那玩意儿虽然有成本,但是一盒药丸又能用用到多少?
一个人使用搓药丸的工具,一天能搓出成千上万枚的壮骨丸,单个成本几乎是无限接近于零。
而且,你还没发现姐夫给榷场商品定价,基本上都是在最终成本价格上翻倍或者翻上几倍,然后再添个零?
一文成本的卖二十文是常规操作。
十文成本的卖一贯也不稀奇。
朱标在心里疯狂吐槽,李善长继续琢磨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胡惟庸则是高兴到苍蝇搓手。
胡惟庸嘿嘿笑着望向杨少峰:“那个,驸马爷……”
喜欢奋斗在洪武元年请大家收藏:(m.8kxs.com)奋斗在洪武元年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