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5章 临淄城外君臣会,书房共议破敌策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杨再兴一行乘船北上,剑影随行。船队绕过成山驶入东莱北海,忽遇横江军船队,为首者正是甘宁。两船相会,甘宁与众人寒暄,笑谈往昔,更提及杨再兴与剑影的旧事。其间,太史亨本欲返程,被甘宁劝留同赴临淄。两船并行半月,终在海岸登陆,转赴临淄前线。一场关于战事与君臣重逢的后续,正待展开。

官道两旁的垂柳正拂着初秋的风,杨再兴一行风尘仆仆刚至临淄城外,刘禅便已带着庞统等人立在那里等候。

一身常服的他,却掩不住眉宇间的焦灼与期盼,望见远处尘烟里那熟悉的旗号时,原本紧绷的肩背才微微松了些。

待杨再兴等人策马近前,见城门外迎候的身影,忙翻身下马,大步上前躬身拜见

刘禅忙快步上前,将面前的关羽等人一一扶起。他虽早已知晓诸葛亮会一同前来,可目光扫过人群,当真落在那熟悉的身影上时,身子还是几不可察地晃了晃,喉头涌上的热意烫得眼底发亮。

他定了定神,一步步挪到诸葛亮面前,方才扶过众人的手还带着些微颤。此刻手伸出去,指尖几乎要触到对方衣襟时又顿了顿,末了还是攥住了那截熟悉的衣袖。

“相……司徒,”他声音里的激动藏不住,尾音都飘着轻颤,“您可算来了……朕……”

话到嘴边又卡住,他望着诸葛亮鬓边比记忆里更浓的霜白,忽然想起迁都前最后一夜,对方在灯下为他整理舆图的模样。

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对方袖口磨出的毛边,他低声道,像是怕惊扰了什么:“长安的夜太长了。每次对着奏章,朕总会想起您案头那盏灯……”

说着,攥着衣袖的手又紧了紧,仿佛一松手,眼前这人就会像从前无数次梦中那样,化作成都暮色里一道抓不住的剪影。

诸葛亮微微抬眼,望见他眼下淡淡的青影,声音温和里裹着不易察觉的喟叹:“长安不比成都,事事皆要从头打点,陛下辛苦了。”

“辛苦有什么用?”刘禅忽然低笑一声,笑声里裹着点酸涩,“好几次对着那些流民的名册,朕都想,要是司徒在便好了。您从前总教朕,要先看百姓的肚子,再看粮仓的账本……可朕对着账本,还是会慌啊!”

说着,他忽然松开攥着衣袖的手,往后退了半步,像是要掩饰什么似的整了整衣襟。可目光还是黏在诸葛亮身上,从他清瘦的肩背,到案牍操劳磨出薄茧的手指,最后落在那双总含着沉稳笑意的眼睛上。

“朕派人往成都问过好几次,他们说司徒还是老样子,天不亮就去衙署,半夜才回府。”刘禅的声音低了些,“朕总怕……怕您累垮了。这长安再难,也总有个头,况且还有群臣助朕打理,可成都那边……”

他没再说下去,只是望着诸葛亮,眼底的激动渐渐沉淀下来,化作一片沉沉的惦念,浓得化不开。

诸葛亮抬手,轻轻按在他方才攥过的袖口上,指腹碾过那片磨旧的布面,声音里带着安抚的暖意:“陛下莫急,臣这不是来了么?成都诸事已托付妥当,此番前来,便是要与陛下一同撑起这大汉的天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刘禅微颤的指尖,又道:“往后案头的灯,臣陪陛下一起点。”

这话刚落,一旁的庞统已含笑上前,拱手道:“陛下,孔明远道而来,一路劳顿。不如先将诸位迎进城内府衙,温壶热茶,有什么话慢慢细说不迟。”

他眼角的笑意里带着几分通透,既解了眼前的滞涩,又给了君臣二人从容叙话的余地。

刘禅这才回过神,忙定了定神,抬手往城门方向一引,声音里已添了几分稳当:“司徒,诸位,快随朕进城。”只是目光掠过诸葛亮时,那抹藏不住的依赖,终究还是泄了底。

众人随刘禅步入府衙后,堂内早已备下热茶,蒸腾的水汽混着檐外飘来的槐花香,驱散了一路风尘。

待分主次落座,张飞刚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粗粝的嗓音便打破了短暂的安静,他冲关羽扬了扬下巴,又瞥了眼身旁的杨再兴,哈哈大笑道:“二哥、振武,俺老张今个儿算是看明白了……咱终究是比不得军师在陛下心里的分量啊!”

他放下茶盏,指尖在桌案上敲了敲,故意拖长了调子:“适才~陛下请我等入城时,唯独提了军师。至于咱们,皆被归为这‘诸位’里头喽!”

话音刚落,满座皆笑,就连素来沉稳的关羽也微微颔首,眼底漾起几分笑意。

刘禅脸上腾地泛起热意,忙放下茶盏起身,双手连摆:“三叔说笑了!斗儿这不许久未见司徒,一时失了分寸,激动过了头嘛!”

说着,他目光急急忙忙寻到杨再兴,带着点恳求的意味:“兄长,您就莫要在旁看笑话了,快帮我,与三叔解释解释。”

杨再兴放下茶盏,唇边噙着温和的笑意,看向张飞道:“三叔莫要再打趣阿斗了。咱们才与他别过月余,自然是比不得孔明兄与阿斗阔别三年的情分。换作是三叔久不见故人,怕是要比阿斗更激动几分呢。”

“兄长你……”刘禅本想借着杨再兴的话辩解几句,却被这带着几分调侃的话堵了回去,脸上更热。

他偷偷抬眼瞧了瞧诸葛亮,见对方正含笑望着自己,那笑意里满是温和,倒像是纵容自家晚辈的调皮,不由得更觉不好意思,索性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诸葛亮放下茶盏,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温声道:“翼德这话说的,倒像是我占了便宜似的。陛下年少时便已登基,肩上担子甚重。这三年在长安又独自支撑,已属不易。”

“我等做臣子的,本就该替陛下分忧,如今能在此相聚,共商国事,才是正经。”

众人闻言纷纷应下,堂内的气氛愈发融洽,方才的打趣化作了久别重逢的暖意,混着茶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堂内茶汤渐温,关羽手抚长须,目光落在刘禅身上,缓缓开口:“我等靠岸后,本欲直奔前番大营旧址。谁知一路寻来,竟是荒草没径,连个营寨的影子都不见。直到临淄城下,才算见着人烟。”

说着,他微微颔首,眼底满是真切的赞许:“阿斗做得不错。没想到我等才离开月余,你便已率军拿下了临淄。可见你这段时日在军中,确是历练出来了不少。”

话落,一旁的庞统微微一笑,摇着羽扇接口道:“云长先别急着夸。你等离去这两月,陛下可不止是收复了临淄,更是趁势将战线一路推至了东莱郡。”

“如今曹魏在青州的根基已摇摇欲坠,依我看,怕是等秋收一过,粮草备足,便能直捣曹魏都城了。”

关羽闻言,长须微颤,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看向刘禅的目光添了几分凝重的期许:“哦?竟有如此进展?看来阿斗不仅稳住了阵脚,更是藏着雷霆手段呢。”

张飞在旁早已按捺不住,粗声嚷道:“好小子!果然没令俺失望!回头定要与我等好好说说,此战的整个过程。”

刘禅闻言,微微笑道:“二叔、三叔,谬赞了。此番能拿下临淄、推进东莱,皆是三军用命,我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众人又闲话了几句军务,甘宁这才起身,抱拳向刘禅行了一礼:“陛下,诸位,既然大家已平安抵达临淄,末将这便回去了。北海防务要紧,横江军那边不可无人坐镇。”

庞统见状,忙与太史亨起身相送:“兴霸稍等,我与元复送你一程。”三人说着便往外走,脚步声渐远,直至出了府衙。

趁着这空当,刘禅看向一旁的黄月英,温声道:“黄夫人一路劳顿,后院已备好了客房,我这便差人引您与思远先去歇息。”黄月英颔首谢过,带着诸葛瞻随侍从往后院去了。

堂内顿时清静了许多。刘禅转向关羽、张飞、诸葛亮与杨再兴,沉声道:“二位叔父、司徒、兄长,此处人多耳杂,有几件军务还需细细商议,且随我去书房吧。”

四人对视一眼,点头应下。张飞率先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早该说正事了!俺倒要听听,你是如何拿下临淄、推进东莱的。”

诸葛亮与关羽、杨再兴紧随其后,一行五人穿过回廊,往内院书房而去。廊下的槐花落了满地,踩上去沙沙作响,倒比堂内多了几分隐秘的意味。

----------------------------------

书房内陈设简洁,墙上挂着幅青州舆图,墨迹勾勒的山川河流间,密密麻麻标注着红蓝旗幡。

刘禅走到案前,手指点在临淄以北的幽冀二州:“诸位请看,自拿下临淄后,我军虽趁势推至东莱一线,但曹魏在幽州的布置却愈发频繁。”

“阎柔所部五万铁骑屯在渔阳,距东莱不过千里,近日斥候回报,其部正往南移动,似有驰援青州之意。”

关羽眉头微蹙:“阎柔久在幽州,熟悉边地战事,其麾下铁骑皆是百战之师。此番南下,东莱前线怕是要承压了。”

诸葛亮指尖轻点舆图上的渤海:“阎柔此举,无非是想牵制我军主力,让青州残部得以喘息。依我之见,可分两步应对:”

“其一,可令横江军一部沿渤海西岸布防,一旦发现幽州铁骑踪迹便即刻传讯;

其二,需派一支精锐骑兵北上驰援,如此既能阻截阎柔,又可呼应子龙的驻军。”

杨再兴接口道:“孔明兄所言极是。此番从江东带来三千匹战马,皆是耐长途奔袭的良驹。”

“待到了东莱前线,我便抽调飞影骑所部,再加上一营背嵬军骑卒,北上驰援。子龙兄久在北地,熟悉地形,我二人联手,定能挡住阎柔。”

刘禅闻言点头:“飞影骑与背嵬军皆是精锐,由兄长领着驰援,我便放心了。只是……东莱这边刚稳住阵脚,抽调骑兵后,防线会否吃紧?”

张飞粗声应道:“阿斗放心!有俺与二哥在此坐镇,便是魏军来再多,也保管让他们有来无回!”

关羽抚须颔首:“翼德所言不差。东莱有我二人压阵,辅以公明、子义、伯约、次骞等人,足以应对。而子龙那边,有了振武的骑兵相助,也定能速战速决。”

说着,他目光转向杨再兴,忽然话锋一转:“说起来,待东莱战罢,振武与子龙归来后,也该给凤儿与伯约办婚事了。”

杨再兴闻言,笑着说道:“二叔考虑得甚是周全。凤妹与伯约早已心意相通,只是战事迁延,迟迟未能成行。待攻破魏都后,此事确该提上日程了。”

张飞顿时来了精神,拍着大腿道:“好!就这般定了!到时候咱们便在那曹魏宫城内大摆筵席,将公明、子义、兴霸他们都叫来,喝上个三天三夜!”

诸葛亮莞尔:“翼德还是这般急性子。不过待克复魏都后,确是该好好庆贺一番。到那时天下初定,也该让将士们沾沾喜气了。”

刘禅见众人谈得热络,脸上也泛起笑意,只是目光扫过舆图上的长安时,神色渐渐沉了下来。

他轻叹一声,缓缓开口:“若真能如诸位所愿,天下复归一统,定是父皇与列祖列宗在天庇佑了。”

稍顿,他话锋一转,带了几分好奇问道:“对了,那金光洞之行,朕一直记挂至今,不知诸位在其中究竟有何奇遇啊?”

杨再兴沉吟片刻,缓缓道来:“那洞在峨眉山深处,洞口被厚重石壁封锁,非蛮力可破,需按石壁上的星图转动机关,方能开启。洞内分作三层,层层皆有不同……”

他刻意略过照心镜与身世之事,只拣些无关紧要的奇遇细说。刘禅听得入神,时不时追问几句,眼中满是向往:“竟有这等去处?日后待天下太平了,朕倒想去看看。”

关羽、张飞与诸葛亮听着,目光在刘禅身上流转,神色复杂。刘禅此番追问,或许只是单纯好奇,却也让三人想起镜中所见的种种景象。

片刻后,诸葛亮终是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意味深长:“陛下有此心是好的。只是洞中方寸之地,怎及天下万里河山?”

“待平定曹魏,一统天下后,陛下更该用心治理,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莫忘了先帝创业之艰,也莫负了天下人对大汉的期许。”

刘禅虽不知三人为何神色凝重,却也听出话语中的郑重,忙起身拱手:“司徒教诲,朕记下了。待一统天下后,朕定当以百姓为念,不负先帝与诸位厚望。”

夕阳透过窗棂,在舆图上投下斜斜的光影。书房内的议论声伴着秋风穿过回廊,槐花落了又开,恰似这乱世中生生不息的希望,正随着即将到来的战事,在临淄城的暮色里悄然滋长。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临淄城外喜相逢,君臣相得话情浓。幽州铁骑将南下,共商良策破敌锋。

喜欢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请大家收藏:(m.8kxs.com)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