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张明远、费无极、扁头带领子午、余下、普安、武连走在楼观台。十月里的终南山,蓝天白云,莺歌蝶舞,绿树红花,美不胜收。山泉叮咚,野果飘香。郁郁葱葱,景色宜人。那竹林幽幽,映入眼帘,那山花烂漫,令人心旷神怡。猴群骚动,大雕盘旋,野兔也不时跑来跑去。
张明远环顾四周,极目远望,对众人指道:“你们看,楼观台眼下是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美不胜收。”
费无极忙笑道:“瓜果飘香,这瓜果在何处?”
扁头灵机一动,指了指自己的嘴巴,笑道:“在俺嘴巴里,在俺肚子里。”
张明远忍俊不禁,喜笑颜开:“我大宋眼下可有什么瓜果飘香?”
费无极笑道:“子午,你们四个可知道么?”扁头道:“你们知道多少说多少,可好?”
子午笑道:“说了,有什么用?能吃上么?”张明远、费无极、扁头齐声道:“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余下道:“西京洛阳的桃有蜜桃、油桃、胭脂桃等三十种。江南的梅子有乌梅、红梅、苏梅等六种,梨子有甘棠梨、枇杷、雨梨等二十七种,杏子十六种,李子二十七种,石榴九种,林檎六种,木瓜五种,柰子十种。”
普安补充道:“还有甘蔗、芭蕉、樱桃、葡萄、荔枝、龙眼、水梨。”
武连笑道:“世人皆知,我中原最富盛名的水果当属荔枝。”
张明远捋了捋胡须,介绍开来:“唐朝杨贵妃最喜欢的四川荔枝,只是荔枝中的次品。蔡襄在《荔枝谱》中记述了三十二种着名的荔枝品种,福建兴化军的陈紫当属极品。”
费无极介绍道:“陈紫的果树成熟较晚,果实硕大,味道自然与众不同。”
子午担忧道:“荔枝远道而来,不怕吃完了断货么,不怕卖不完不新鲜么?”
余下头头是道,边比划边说:“我可听说,这福州的新鲜荔枝一到,先进贡到宫里去,再送给朝中的达官贵人,而后遍卖街市之上,生红为上,或是铁色。或海船来,或步担到。直卖至八月,与新木弹相接,这下就不必担忧了。”普安乐道。“荔枝皮薄肉厚,新鲜期很短,世人常将它做成果脯加以保存。我在东京,可听人说过,眼下记忆犹新,店家告诉我说,有两个法子,正道是:‘红盐法’即以盐梅卤浸佛桑花为红浆,把荔枝泡到里面,曝干以后便是色红而甘酸,这样的法子,做出来的荔枝三四年不虫,老少咸宜。‘出汗法’,便是在烈日下曝晒,果皮坚硬才算好了,然后放在瓮中,密封百日。”
武连笑道:“我可知道,苏东坡最喜欢荔枝了。苏东坡有一首诗,叫做《惠州一绝》,我还记忆犹新。”随即吟诵道: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子午道:“这诗中可是提到了三样水果,正道是:卢橘、杨梅、荔枝,我估计都是苏轼喜欢吃的果子,如若不然,他怎会直抒胸臆,妙笔生花,一气呵成,令人心向往之。”
余下道:“据说,当年曾有友人问苏轼说:‘卢橘是何种果类?’苏轼乐道:‘枇杷是也。’”
普安看过这本书,故而记忆犹新,随即介绍道:“这果子里,还有葡萄,宰相苏颂曾在《本草图经》中说:‘葡萄,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今河东及近汴州郡皆有之。苗作藤蔓而极长,太盛者一二本绵被山谷间。花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二色,有圆如珠者,有长似马乳者,有无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汁可酿酒。”
武连马上追问:“苏颂,何许人也?”
费无极介绍道:“苏颂,字子容,故乡是福建泉州府同安,后徙居润州丹阳。做过哲宗朝的宰相,他可是东京集贤殿修撰苏绅之子。”
张明远嘘唏不已道:“苏颂出身闽南望族,于仁宗庆历二年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哲宗时拜相。他执政时,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太上皇徽宗时进太子太保,累封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追赠司空。苏颂好学,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他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天下闻名。太上皇徽宗曾撰文夸赞他,说苏颂这人:德备而学博,色温而气刚。”
扁头笑道:“听俺说,大文豪段成式曾在《酉阳杂俎》中载:‘阿驿,波斯国呼为阿驿,拂林呼为底珍。树长丈四五,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椑麻,无花而实。实赤色,类椑子,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京师亦有之,谓之‘无花果’。状类小梨,中空,既熟色微红,味颇甘酸,食之大发瘴。岭南尤多,州郡待客多取为果床高饤,故云‘公筵多’。”
张明远道:“听说,有许多果农有一技之长,他们的技艺可非同一般。梅树接桃则脆,桃树接杏则大;胡桃条结于柳本,易活而速实。这靖康耻后,女真人之所以带走许多工匠便是看中了他们的本事。当年高俅在殿帅府募兵就吩咐左右,如若没一技之长就不可投笔从戎。”
子午道:“还记得当年在东京果子行,我可是吃过不少水果。这东京的果子行集中分布在州桥、西大街、朱雀门外,果子行收购来自我大宋各地的水果。”
余下道:“州桥夜市,摊位上的果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零星小贩小店售卖各种鲜果、干果、果制品,这果子种类繁多,更是随处可见。”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普安掰着手指头,边比划边笑道:“东京的果子,我可见的多了,比方说,河北鹅梨、梨条、枣圈、桃圈、煎西京雨梨、红嘉庆子。大相国寺每遇斋会,只要三五百分钱,就可买到用器皿盛着的饮食茶果,其实我小时候就跟随叔父在东京吃过,故而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武连也掰着手指头不甘落后的介绍道:“东京夜市上也可以买到各色果品,杨梅糖、水荔枝膏、炒栗子、陈公梨,还有许多时新果品,皆是应有尽有。”
扁头道:“俺可听说,曾几何时,那蔡京府上,曾有雕花蜜煎的饮食,那老贼当年拥有超高厨技的厨师,他让那厨师用杨梅、西瓜、金桔、鲜姜、嫩笋等,雕成酸甜的花球儿,还在青梅上调出荷叶儿,可谓赏心悦目。”
费无极道:“饭前吃水果,我可听说,蔡京、童贯、高俅府上,皆是如此。”
子午恨恨的道:“提起这些人,就恨得牙痒痒。如若不是他们的作威作福,胡作非为,靖康耻如何会有?我们如何会失去东京,东京眼下早已破败,一蹶不振。都是他们的过失!”
余下气道:“他们都灰飞烟灭了,不提也罢。”
普安骂道:“蔡京最后可是饿死了,想他在东京吃的山珍海味,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也是因果报应了。”
武连边说边吐了吐舌头,咽起口水,用手比划之际,不紧不慢地笑道:“听说,蔡京当年吃的美食可谓奢华,蔡京一顿饭吃一次鹌鹑羹就要杀死几百只鹌鹑。还有叫做蟹黄馒头的,这可不是一般的蟹黄,一只蟹身上只能挑出少许来用,其他扔掉。光是蒸这种馒头,蔡府后厨就专设包子组,组下又分制馅、制皮、蒸锅等小组。制馅小组下面又分蟹黄蟹肉、葱丝、姜丝等。有一个故事在中原传得沸沸扬扬。听说有一个士大夫,在京城买了一个小妾,问起她的来历,原来她曾在蔡太师府里做过厨子。士人就想尝尝她的手艺,让她做一回包子。那位小妾说她不会做包子,士人感到奇怪就说:‘你不是在蔡太师府上做过厨子么,怎么连包子都不会做?小妾从容答道:‘蔡太师的厨房中奴家确实做过包子,只是每次做包子,奴家只管摘拣葱丝,别的活都专人做,我可碰不得。’”这故事是费无极和阿长当年说过的,武连忘不了,故而眼下拿出来显摆一番。
费无极笑道:“这故事老掉牙了,这小子居然还喋喋不休的说。如若明浩在,他也能从头到尾说个清楚明白。”众人都笑。
张明远笑道:“不错,当年张叔夜大人和干爹都提及此事。蔡京的太师宴,我们都吃过。”
扁头咽了咽口水,当年在东京也道听途说过许多关乎蔡京的故事,眼下记忆犹新,随即笑道:“听说这蔡太师与高太尉的府邸,当年的吃食可是东京久负盛名,有些东西,恐怕太上皇都没吃过也未可知。蔡京是个精力旺盛的人,爱热闹,闲不住。平时最喜欢宴请宾客,终日在酒桌上应酬,毫无倦意。俺以为,这家伙做太师,请客吃饭的本事也不小,如若不然,如何有那样许多党羽环绕左右。”
子午听京兆府说书人提及,便介绍道:“有一次请客,蔡京给客人们上了十个饼,每个客人只切了一小块,吃到嘴里细细品味,他们感到味道很奇特。有明白的人,吃出这饼是用黄雀的胃做成的。这些饼都是江西的官员进献而来,同样的饼,蔡京府上竟然还存了八十多块。这种东西估计后世不会再有。这可是蔡京当年在潭州对我亲口所说,我可记忆犹新。”
费无极道:“好了,如何说起这吃吃喝喝了,居然没完没了。不说了,此番如若下山协助岳鹏举,你们可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张明远大手一挥,斩钉截铁道:“我看兵器不可或缺,有了兵器总比没有的好。此番前去协助岳飞,是带兵打仗,不是单打独斗,兵器还是要有的。英雄剑看来要横空出世了,你们四人必得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力挽狂澜,保家卫国。”
费无极点头道:“不错,英雄剑,你们也早有耳闻。此番就把多年来的江湖秘密公之于众,让你们也知道知道未为不可。英雄剑奇香无比,实乃天下第一。如今我与明远二人将在终南山作法,把英雄剑变成四把剑,你们四人将到青城山一决雌雄,分得四把剑。我们将一同前往,一同观战。”
扁头若有所思,微微一笑,叹道:“俺就留下看守终南山,青城山就不去了。”那脸蛋上显出两个酒窝,憨态可掬,一目了然,两个不大不小的眼睛慢悠悠地转了转,一副滑稽十足,不在话下。
子午不大高兴,马上问扁头:“师伯,你难道不想阿长师伯,他可是念叨您好几回了?”
余下也随声附和:“不错,师伯也该下山走一走了,难道在终南山不觉得厌烦么?听说青城山的猕猴桃眼下可是熟了,那果子吃起来,味道不错。”试图力邀,顿时灵机一动,拿果子引诱扁头,好似扁头是猴子一般。
普安见二人劝说不动,马上亲自出马,依偎扁头身旁,微微一笑:“扁头师伯,阿长师伯真是想你要紧,你们这些年都没见面了,莫非不想看看他去?”
武连也紧随其后,热情道:“师伯,青城山眼下很是风景秀丽,您去绝对喜乐无比。”
扁头摆了摆手,难为情道:“我们都走了,终南山谁来主持?眼下可是非常时期,虽说女真人走了,可西夏还虎视眈眈,你们可知?”
子午不甘心道:“西夏有大金国虎视眈眈,故而西夏不敢对我关中虎视眈眈,再说我小小终南山恐怕也不值得西夏大动干戈,他们有本事就占据关中才算他们的本事。我看他们有贼心没贼胆,师伯讲不用担忧了。何不去青城山走一遭,岂不痛快?”
普安也劝道:“莫非师伯这《道德经》读的不够意味深长么?既然与世无争,何必再管哪些琐事。”
武连见扁头无动于衷,试图用激将法,便马上笑道:“如若师伯不去青城山这猕猴桃,可就寂寞了,没人受享,岂不可惜?”
余下有些心灰意冷,随即叹道:“师伯如何就不想下山了,莫非害怕一路多有劳顿?”
张明远见四个徒儿这般盛情相邀,而扁头无动于衷,就不解道:“走一遭也不碍事,何必再三推却?”
听了这话,扁头摇摇头,叹道:“好了,你们不必婆婆妈妈。俺说不去就不去,你们也不用多说。俺想去时自然就去了。”
张明远道:“好了,既然如此,扁头帅哥就留下,主持终南山大小事务。我与扁头今日要教上乘武功,子午、余下、普安、武连,你们可明白?”随即大手一挥,引众远去。
喜欢两宋传奇请大家收藏:(m.8kxs.com)两宋传奇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