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华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3章 请向陛下表明你的决心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一个时辰之后,位于黄河北岸的燕军大营全部更换成了唐军旗帜,正式宣告这支人马归顺朝廷。

严庄又对安守忠道:“安将军啊,大唐皇帝让你继续统率这支人马是对你的信任,你也应该有所表示,向陛下表明你的心志。”

“如何表明?”

安守忠毕竟只是个武将,整天研究的是行军打仗,对于政治可谓一窍不通。

严庄开门见山的道:“若是安将军能去一趟金陵拜见陛下那是最好,如果你不愿意去金陵的话,就把我那大侄子送到长安定居如何?”

安守忠面色一变:“你是要让我把儿子送到京城做质子?”

“守忠啊,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获得大唐皇帝的信任!”

严庄拍了拍安守忠的肩膀,“你也不想在前线与渤海国军队厮杀的时候,后方不是缺粮就是缺钱吧?

你只有向陛下表明你的决心,让他知道你从此再无二心,才能让大唐皇帝毫无顾虑的支持你攻打渤海国,才有可能建立灭国功勋,名垂青史。”

“我说过,我不在乎什么名垂青史,我只想让陛下赦免义父的死罪。”安守忠再次强调自己的目的。

严庄抚须笑道:“呵呵……禄山先生真是没有看错守忠将军,你可比那安庆绪有情有义多了。”

站在旁边的田乾真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示意安守忠自己看。

“这是安庆绪派人秘密给我送来的,你已经没有退路了。”

“安庆绪?”

安守忠闻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伸手接了过来,问道:“什么时候收到的?”

田乾真面无表情的道:“三天之前。”

“为何现在才告诉我?”安守忠问。

田乾真道:“我在考虑是否要执行安庆绪的命令。”

安守忠苦笑:“我知道书信内容了,肯定是安庆绪让你杀了我,取而代之。”

田乾真今年三十岁,比安守忠大了五岁,但在武艺、谋略、统率等方面又都差了安守忠一些,但却又不是差的很多,甚至可以说田乾真是弱化版的安守忠。

两个人年龄相近,性格相投,这些年来引为知己,惺惺相惜,成了最好的搭档。

而且安禄山对待田乾真也不错,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将他从一名基层的队率提拔成了掌管千军万马的大将,直至安禄山称帝之后册封他为魏国公。

安禄山对待田乾真的知遇之恩不在安守忠之下,甚至也曾经提出要收他为义子,但被田乾真婉拒了,表示自己更愿意做安禄山的部将。

这也是安守忠动了降唐的打算之后,田乾真并不是太反感的原因,在他的心里也想报答安禄山的提携之恩。

安庆绪登基之后为了拉拢田乾真,在册封安守忠为秦王的同时,也把田乾真破格提拔为越王,以求笼络其心。

多日之前,严庄高调的来到燕军大营,公开劝降安守忠,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安庆绪的耳朵里,毕竟两地相隔不过一千里的路程,快马传信,两个昼夜即可送达。

得知严庄公开劝降安守忠,安庆绪又惊又怒,与谋士高尚一商量,便给田乾真写了一封密信,要求他除掉安守忠,接替他掌管这支军队。

田乾真在接到密信之后权衡了三日,最终决定跟随安守忠降唐,不再继续为安庆绪效力。

安守忠看完之后仰天叹息:“安庆绪可真是够狠的,在没有问清真相的情况下,便让你杀了我,完全不顾昔日的同袍之谊……”

严庄唯恐安守忠改变了主意,急忙开口:“安将军所言极是,这安庆绪刚愎自用,性格狭隘,妒贤嫉能,他可是不止一次在禄山先生面前诋毁你。

作为太子,他与史思明、崔乾佑也是水火不容,奉这样的一个人做皇帝,恕我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大燕朝廷走不长……”

田乾真跟着感慨:“我们当初跟随主公起兵,是因为坚信李璘是大唐正统皇帝,坚信李瑛与武氏都是逆贼,我们的行为是匡扶正统,恢复唐室。

谁知道传位李璘的诏书是矫诏,弄到最后我们成了逆贼,迫不得已只能拥立主公做了皇帝,建立了大燕国。

现在看来,李唐的气数未尽,这李瑛是个不世出的有道明君,大唐王朝将会被他中兴,我们创立的燕国很难抗衡,被灭只是时间的问题……”

严庄连声附和:“田将军所言极是,大唐皇帝也没有忘记你,在册封安将军为县公的同时,也册封你为兰陵侯,这可是天大的恩赐,咱们可不能被安庆绪影响了判断,看不清时务。”

安守忠毅然做了最终的决定:“我随你去一趟南京,不对……或许现在应该称之为金陵了,我去面见大唐皇帝,同时将儿子留在皇帝身边,让他相信我安守忠的决心!”

“哈哈……这可真是太好了,若安将军如此做,陛下定然对你深信不疑。”

严庄闻言大喜,立刻催促安守忠马上动身,以免夜长梦多。

在严庄的建议下,安守忠又给长安朝廷写了一封降书,向长安告知自己决定响应大唐皇帝的招安,率部归唐,并奉命出征渤海国。

在出征之前,这支人马暂时屯兵河内郡境内,请朝廷给各路兵马修书,不要再发起进攻,免得引起误会。

安守忠目前只有一个妻子梁氏,并未纳妾,膝下仅有一子一女,其子安成义今年只有四岁。

因为后方不稳定,安守忠出征的时候便把家眷带在军中照顾,现在要带着去金陵倒是省了事。

这在燕军之中是很常见的事情,因为地盘不固定,随时可能被唐军收复,所以很多将领都把家眷带在身边,以策万全。

“义儿还小,夫君要送他去南方定居,妾身也不放心,就让我带着女儿跟儿子一块住吧?”

梁氏舍不得儿子,请求随行。

严庄解释道:“大唐皇帝在南方只是暂时的,等战事结束了,他就会返回长安。

不过,梁夫人带着侄子、侄女去长安定居也好,省的跟在军中颠沛流离,兵荒马乱的。”

安守忠同意了梁氏的请求:“既然夫人舍不得义儿,那就带着女儿一块去金陵吧!”

梁氏随即收拾好行囊,带着几个婢子以及一双儿女,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自从安守忠造反之后,梁氏就一直带着儿女随行,有时候在军中,有时候在城中,早就厌倦了这种担惊受怕的生活,能够到长安稳定下来也是一种解脱。

从河内郡到金陵走陆路大概一千五百里,带着家眷需要乘坐马车,按照日行一百五十里计算,至少需要十天左右才能抵达,因此严庄建议乘船。

“既然将军已经归唐,那么就可以畅行无阻的走水路,顺着通济渠一直到瓜洲渡,再由长江西进直达金陵。

这一路大概两千里路程,但坐船可以昼夜行驶,而且夫人与孩子也不会遭罪。”

“严先生所言极是!”

安守忠同意了严庄的建议,命手下人准备了一艘中型船只。

随后,安守忠把兵权交给了田乾真,自己带着家眷与严庄一起登船,仅带了二十名亲兵随行。

随着船只驶离岸边,很快就顺着黄河向东而去。

此时的黄河河水宽阔,在雨季甚至能够通行大型船只。

船只顺流走了百十里之后向南转弯进入了通济渠,一路向南过汴州、经睢阳、穿徐州,日行六百里,只用了一个昼夜便抵达了扬州。

凭借着手中的文牒,沿途由严庄与唐军的关卡进行交涉,一路畅通无阻,在离开河内郡大营两天之后便抵达了金陵城外。

作为在东北出生并长大的汉子,安守忠从来没有来过金陵,对这座城市也没有什么感觉。

如果不是安禄山把这里定为燕国的都城,安守忠或许这辈子都不会踏足此地。

坐在船上,望着长江两岸的峰峦叠嶂,只见山上烟雾氤氲,看起来愁云惨淡,让人凭空生出一种压抑的感觉。

安守忠背负双手伫立船头,忍不住开口:“严先生啊,这金陵城看起来阴气过重,真不知道义父当初为何会选择迁都此地?”

“哈哈……金陵乃是六朝古都,从春秋以来不知道经历过了多少厮杀,城池下的冤魂不可计数,故此看起来有些阴沉。”

严庄站在安守忠一侧手摇折扇,“万事皆天定,这里是李林甫选择的,没想到最后成了他的殒命之地,也成了大燕灭亡的终点。

罢了、罢了,过去的事情咱们就不要提了,免得授人以柄,马上就要靠岸了,我先带你去参见大唐皇帝!”

安守忠郑重的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衫:“希望大唐皇帝能让我见见义父,这也是我来金陵的另外一个目的。”

严庄笑道:“安将军放心好了,禄山先生在城内过得悠闲自在,吃喝不愁,每天都有好酒好菜的款待,说不定等你看到他的时候就会发现又变胖了!”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m.8kxs.com)盛唐华章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