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8章 一份罪己诏,天下皆惊骇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注:罪己诏的内容有伏笔,希望大家认真看不要跳过】

……

时,大唐洪武七年,年末。

忽然一道诏书传檄天下,引动各方势力纷纷震惊。

罪己诏!

竟然是来自于云朝太上皇的罪己诏。

“朕,云赵退位之皇,曾承天景命,曾广有四海,然则一生碌碌无为,治国治政皆都庸庸,享荣华而贪安逸,受供养而轻子民。 ”

“在位三十余载,民间苦不聊生。”

“边疆驻守将士,兵饷粮饷不足。”

“然,将士无怨无悔,浴血奋战戍边,为保中原国土不失,捐躯沙场慷慨赴死。”

“八年之前,国战当头,有云朝边军之折家,种家,全族死战不退,竟致满门灭绝,朕却如缩头乌龟,躲入山中自称养老,明明心中有愧,始终不愿低头。”

“今日,得逢天赐机缘,朕之喜爱重外孙,于风雪酷寒之中解救一女一童,问询方知,乃忠良之后也。”

“噫吁嚱,上苍尚且开恩,留赤血英烈之苗裔不绝人世,朕曾为人世之皇,岂能碍于颜面而不肯羞愧?”

“既此,下罪己诏,昭告天下,告谕臣民……”

“云朝之灭,罪不在边军,朕躬身自省,皆我赵氏之罪也。”

“一则轻慢边军之备,不修城墙,粮草空饷,军械采办贪腐成风,将士忍饥挨饿空手作战。”

“二则用人用臣未察,远忠良,亲奸佞,使忠勇之臣不能尽用,使口舌佞臣放肆朝堂。”

“三则懈怠政务贪图安逸,内有黎民百姓之疾苦,外有异族虎视眈眈之威胁,朕却优柔寡断,不思扶持边军。”

“亡国之祸,罪在失德,朕之失德,戕害百姓。”

“朕此罪己诏,乃责无旁贷尔,两大边军为国殊死,全族英烈于沙场搏杀,死后尸骨竟无收敛,虽忠良却不得马革裹尸。”

“朕羞愧,朕罪己!”

然则朕已垂垂老矣,且已退位无力弥补过错!”

“因于此,求助当代中原天子正朔。”

“中原当代之天子正朔,已然欣然允诺朕之求助,是故,朕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当做如下弥补……”

“其一,大唐之天子,代朕追封臣,折家,种家,颁布表彰功绩之书,立为昭烈英武之家。”

“其二,朕以云朝赵氏太上皇之身,做决断,取赵氏祖辈积攒宝库一座,九千万贯,资助俩大昭烈边军家族之遗孤苗裔。帮其重建折家军,种家军……”

“兵马数量,各二十万,如财力不够,朕将继续再取宝库资助之。”

“其三,大唐为朕之晚辈,已然承诺,代朕受过…… ”

“从即日起,唐帝宣誓,必宵衣旰食,必清平吏治,严防贪腐,整饬恶官。”

“从即日起,唐帝立誓,必秣马厉兵,必灭绝西夏,报中原之世仇,复中原之故土。”

“一切罪孽,罪在朕身。”

“今日罪己之诏,告谕天下子民,朕虽垂垂老矣退位,有大唐天子代为弥补。”

“吾辈天子,中原正朔,当时时躬省,当日日自律。以报将士之忠,以慰英烈之死。”

“愿,上苍垂帘,不可苦我华夏子民,诸般罪孽尽加吾身……”

“朕,今日罪己,终于无愧于心,终于有言面对列祖列宗,吾虽未能守住赵氏天下,但吾已有勇气面对天下指责。”

“大唐天子继承赵氏之正朔,当不辜负四海苍生之厚望也。”

“罪己如上,赵氏末代皇,叩拜天下,求乞宽恕。”

……

一封罪己诏,天下皆震惊。

自古以来颁布罪己诏的皇帝有很多,但是退位的太上皇总共也没几个,即便颁布,大概率也不会被人重视。

然而,老爷子这一道罪己诏不同。

威力很大!

太吓人了!

关键不在于向天下人认错,而在于认错的同时采取的补救措施,好家伙啊,又拿出一座宝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唐又获得九千万贯巨资。

这才几天时间啊……

就在前两天,大唐皇帝刚刚通告天下,吹嘘他儿子在梦中受到神仙宠爱,因此赠了一座宝库用于帮助大唐接受灾民。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云朝太上皇给的,哪怕傻子也不会犯蠢,真的认为杨一笑儿子是从梦中获得资助。

这笔钱还没开始花,云朝太上皇竟然再次出手……

一道罪己诏,告谕天下人,不但承认赵氏皇族的错,而且追认两大边军的英烈,最主要的是,这位老爷子又拿出一座宝库,要帮两大边军的后人重现辉煌,要帮两家的苗裔重建大军。

并且这位老爷子说的很清楚,如果钱不够那么他就继续往外掏。

卧槽啊!

这才是最吓人的。

折家军,种家军,还有驻守草原边境的雁门军,这是当初云朝共有三大边军。

无论哪一支都很能打,无论哪一支都是悍不畏死的铁血精英。

要知道那时候的兵饷根本不足啊,边军将士们几乎是饿着肚子在戍边,不但饿肚子,而且军械被贪腐,士卒们拿着破破烂烂的武器,已经可以在边疆打退异族。

想象一下就能知道,缺饷缺械尚且勇猛,如果这些不再缺乏,重建之后将会何等骇人。

折家军,要重建二十万,种家军,也要重建二十万,最主要的是,当初的雁门军早就已经属于大唐。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曾经云朝的三大边军全都纳入大唐的麾下。

……

无论各方势力如何胆寒,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已经注定,云朝太上皇发布罪己诏,当年的折家和种家必然重现辉煌。

哪怕只剩下一个苗裔活着,但这个苗裔身后有巨大的靠山。

九千万贯巨资如果只用于养兵,至少能让四十万兵马支撑五年,这五年时间里,无论兵饷粮草还是军械全都没有任何担忧。

吓人啊!

太吓人了!

四十万大军,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要知道这可不是大唐的固有兵马,而是从无到有被云朝太上皇资助起来的新军。

哪怕需要组建的时间,哪怕组建之后需要上阵磨炼,但是,终有一天会成为强大的战力。

大唐原有二十六万兵马……

此次西伐之中战死了五六万。

然而由于大唐皇帝的早有准备,去年就派出几个国舅在山东道预先征兵,因此战损之后立马补足,如今大唐的兵马依旧还是二十六万。

如果只是这二十六万,各方势力的心里还不算太惊忧。

关键是前阵子的时候,南边的南昆突然发出昭告,言称是愿意借兵给大唐用于西伐,三十万大军已经开拔奔赴西夏战场。

即便这是借兵,但也可看作大唐短期之内的力量……

古代大军调动根本瞒不住人,因此这股大军的情况很快被探查清楚,赫然竟有五千铁骑,外加高达五万的铁甲步卒。

剩余二十五万士卒虽然没有配甲,但却全都是气色红润的精壮汉子,一看就能知道,全是满饷不缺吃喝才养出来的兵。

故而,南昆借给大唐这三十万都是精兵。

同一时间里,驻扎大唐泾县长达八年的云朝御林军也发出通告,他们感激大唐皇帝多年照顾,因此也愿意借兵帮大唐在国战期间出力。

又是五千铁骑,外加五万铁甲步卒。

吓人,太吓人了!

大唐原有二十六万兵马,南昆借出三十余万奔赴西夏,泾县的云朝御林军则是前往西北去替换雅雅部作战。

这三方兵力加起来,已经高达六十二万。

全是精兵,没有空饷,云朝时代的兵马都是冗兵,但大唐的兵马全都是精锐。

这六十二万的数字,已经让各方胆寒,哪怕是号称天下最强的金国,这阵子也战战兢兢的在担心。

然而谁能想到,一道罪己诏又增添了新的威压。

云朝那位老爷子,因认错而弥补,要资助折家和种家苗裔,重建曾经的两大边军。

这意味,大唐再增加四十万大军……

突破百万,突破百万啊,手握百万大军的大唐皇帝杨一笑,拥有了想打谁就去打谁的力量。

就算金国狼族能够重新聚集举国之兵,但也无法再做到当初对中原的威慑和恐吓,原因很简单,拥有百万大军的大唐已经无所畏惧。

如果狼族敢玩阴的,大唐能够同时两线作战,既打西夏,也攻金国。

……

时,大唐洪武八年,初春。

旧历春节刚过,天气仍然酷寒,天下各方的目光,再一次被大唐吸引。

皇帝杨一笑,归乡祭祖已经结束,竟然不肯归回燕京坐镇,竟然再一次宣布御驾亲征。

寒风猎猎,旌旗招展,各方谈资斥候不敢接近,只能在沿途的山头远远眺望,很快传出消息,这次大唐皇帝携带着新的兵马。

除了归来之时护卫的两万精锐,其余全是刚刚募集的新兵新卒,衣裳是新的,军械是新的,就连行军伙夫背着的大锅,一眼看去也能看出全都是新的。

在探子的眺望目光中,只见大唐皇帝杨一笑骑马而行,处于大军中央根本不需要乘车,因为没有刺客能冲破防线。

有那目力极佳的探子,隐隐约约能看的更清晰一些,他们依稀看到,大唐皇帝身边跟随着几个孩童。

似乎有两个孩子的相貌有点狼族特点,很快被人猜到那俩孩子是大唐皇妃雅雅的儿子。

又见一个骑马少年,脸蛋儿流露着文静和忐忑,探子们多方回忆之后,猜测那是皇妃王幼娘的儿子,显然是因为性格怯懦,所以被带出来锻炼。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女孩骑马,女孩身后跟随一队亲兵,竟然打出了独自的一杆大旗。

折!

那杆大旗上的一个‘折’字,让探子们立马猜到女孩的身份。

又见一个男孩,同样骑马跟着,偶尔还轻咳几声,似乎身体有些毛病。

那男孩也带着一队亲兵,也独自竖着一杆大旗。

“种!”

这意味着,这男孩是种家军的苗裔。

曾经的云朝折家军和种家军,真的开始重建了。

并且折家的主帅是个女孩,大唐皇帝竟然允许女孩领兵?

看那亲切宠溺的架势,似乎在用心的培养……

……

【第二更送上,今天8000多字两个大章】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请大家收藏:(m.8kxs.com)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