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丑女的逆袭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重,临终前,继位为晋王的大儿子司马炎请问后事,司马昭一句话,奠定了贾充位极人臣的地位。
“知汝者贾公闾也”。
原来,司马昭曾打算传位给二儿子司马攸。征求大臣意见时,贾充劝司马昭:司马炎为人宽仁,又是长子,有人君之德,不宜违背礼制而废长立幼。
确立帝王的接班人问题,历来是国事之重中之重,除嫡出、庶出、长幼等因素外,性格、能力、人品都要考察。司马昭的几个儿子中,综合能力最突出的就是司马攸,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父亲司马昭,连祖父司马懿都很器重他。
然而,司马攸也有两个劣势,一是年龄上司马炎是老大,他是老二。这倒是好说,第二个劣势确是非常致命的。那就是,他不是司马昭的儿子。
等等,司马攸与司马炎的母亲都是文明皇后王元姬,谁这么大胆敢给司马昭戴绿帽子?这倒不是,从血缘上讲司马攸是司马昭的儿子,但从当时的法律上讲已经不是。因为,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无子,司马攸过继给了伯伯司马师当儿子。
正史上皆讲,司马昭是在贾充等大臣的劝说下,才最终立司马炎为接班人。其实,司马攸自被过继给伯父司马师的那天起,司马昭基本就不会再考虑立他为接班人了。贾充的建议,不过是司马昭最终卸下心理负担的推手而已。
不管怎么说,在司马炎被确立为接班人这一事上,贾充是有功的。司马炎继位晋王后,立即兑现福利,任命贾充为给事中,封临颍侯。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又拜贾充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封鲁郡公,封其母柳氏为鲁国太夫人。此时的贾充已位极人臣。
客观的说,贾充不是草包,不仅军事、行政管理一流,还做了一件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那就是,其受命主持修订了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晋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贾充算是我们法学界的老前辈。
《晋律》是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始三年,即267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又称《泰始律》。后西晋最高法院院长(廷尉)张斐,和西晋业余法学家、灭吴统帅之一的杜预(杜甫、杜牧之远祖)为《晋律》作注解,相当于现在最高法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法律做司法解释,因此晋律又称《张杜律》。
《晋律》上承汉律,下启唐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它在汉《九章律》和魏《新律》的基础上,对体例、条文的设置进行了更为合理的安排,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纳礼入律”,直接将儒家的“服制”礼入律典,这就是法制史上所说的“准五服以制罪”。
民间常说“没出五服的兄弟”,这个“五服”是什么意思?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有亲属去世办丧礼时要为之穿丧服,按照亲疏程度不同,服丧期限及所穿丧服的粗细、规格也不同,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
以五服中最重的丧服斩衰(音“崔”)为例。斩衰,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布断处是外露的,不锁边,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斩衰服期三年。
斩衰服是哪些人穿呢?臣为君,儿子与未出嫁的女儿为父亲,妻妾为丈夫。另外承重孙为祖父也得服斩衰。什么是承重孙?
承重孙与承重墙可没关系。承重孙是指,一家人长房长子比父母先死,那么长房长孙在他祖父、祖母死后举办丧礼时,要代替长房长子即自己的父亲做丧主,称承重孙,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中国当代。
时下中国北方农村一些地方,如果有老人去世,出殡时队伍前面需要有个顶丧盆的,到路口把盆子摔碎。如老人的大儿子早已不在世,那么这个顶丧盆的资格不会落到小儿子头上,而是由其大孙子来顶这个丧盆,因为这个大孙子就是承重孙。
亲属关系如果超过五代,就不用再为之服丧了,这就是通常说的“出五服”。出五服不但不用服丧了,还可以通婚。也有一种说法,即一爷之孙不出服,以下一辈一服,总计八代。所以,骂人八辈祖宗,就是把整个家族都骂了。感谢你八辈祖宗,也就是把你整个家族都感谢了。
《晋律》第一次把儒家的“五服”制度纳入法典之中,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的标准,刑事方面:如果罪犯和被害人之间是亲属,那么以卑犯尊者,对罪犯的处罚要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相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亲属之间通奸,处罚则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亲属之间相盗,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
另外,民事方面,在确定赡养、继承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时,也考虑五服的因素。
“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确立,是自汉代开“礼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直至明清,“准五服以制罪”一直是封建社会基本的法律原则,甚至在当今的中国,也能看到这个法律原则的影子。
譬如,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四)项规定:“盗窃自己家里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在社会上作案有所区别。”
总之,《晋律》在中国法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打上它的烙印,其一些法理思想甚至影响到当今的司法实践。而编纂这部法律的主持人,就是贾充。
世间万物都是守恒的,一个人的时运也是。贾充同志在政治上春风得意,学术上成果斐然,内心却是极其不平静的。
一是一直背着弑君之恶名,心理上压力山大。某日和同事庾纯在酒桌上抬杠,贾充口才好,咄咄逼人。庾纯急眼了,脱口而出:高贵乡公(曹髦)何在?
骂人不揭短,揭短很难堪。当即怼的贾充双颊涨成猪肝色。
280年灭吴,吴主孙皓被押解到洛阳。酒宴上,贾充以胜利者的姿态调侃孙皓:听说你经常挖人眼、剥人皮,这样的酷刑,针对什么人?孙皓:专门对付不忠不义的奸臣。
孙皓的回答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但贾充闻言却如坐针毡。毕竟,人,还都是要点儿脸的。
二是其家庭生活,极其不尽如意。
贾充原配夫人李氏,出身名门,端丽贤淑,嫁给贾充后生下两个女儿贾荃(有机化学课那时还没有)、贾濬,贾荃嫁给了前面提到的差点成为西晋皇位接班人的司马攸。
后李氏因其父犯事,受株连被流放边地,贾充又娶了城阳太守郭配之女郭槐,从此历史改写。
257年,郭槐生下了那个巨丑的女婴,取名贾南风。
郭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醋帝”。生下贾南风后,对贾充身边的所有女性都心怀戒备。这也难怪,能生出个避邪佳物般女儿的女人,肯定漂亮不到哪里去。
不自信,是一切狭隘和嫉妒之源。
贾南风的弟弟贾黎民3岁时,乳母带他在家门口玩耍,贾充正好走过来,小盆友天真烂漫,张着手笑着让父亲抱,贾充便上前弯腰很亲热地拍抚儿子。
没想到这一亲热举动,直接把乳母的命给亲热没了。
不巧,郭槐正好走过来,这一幕,在她眼里不是天伦之乐的场景,而是乳母勾引贾充的画面,大坛醋一酿成,不问青红皂白,竟命人将乳母鞭打致死。
史载贾黎民因乳母去世最终也得病而死。贾充如此一个大官僚,即使那时没有名牌三鹿,不能再请个乳母吗?幼子怎会因一个乳母的去世就病死了?
其实,这个很好解释。
现代医学表明,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且消化酶的活性低,很难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加之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较差,免疫功能欠佳,在适应一种奶后,换奶可能会增加婴儿的消化系统的负担,婴儿可能会因此而得病。
郭槐人虽丑,生育能力不弱,后来又生下一个男孩,仍找来乳母喂养。一天,乳母抱着孩子在院里,不长记性的贾充又上前抚摩孩子的头,郭槐三观自始稳定,又认为乳母有意勾引老公,不由分说又将乳母活活打死。这个儿子又因此夭折。
有了弑君父亲、醋帝母亲的优良基因,风姐自然不会端庄贤淑。
但,运气奇佳。
贾南风成人后,居然嫁给了司马炎的二儿子、当时的皇太子司马衷。有人说,皇太子选什么样的美女选不到,偏选个回眸一笑百草枯、六宫粉黛陡增色的丑女为妻,不是傻子吗?
说对了,司马衷确实是个傻子,至少可以说是脑子不太灵光。
司马炎本人长的很帅(姿容甚伟),皇后杨艳出自着名的弘农华阴杨氏高门,“少聪慧、善书,资质美丽”,夫妻二人共生下三子三女,司马衷是二儿子。
司马衷的其他兄弟姐妹,个个聪明伶俐,后来他自己也有五个子女,智商也没问题,可奇怪的是,唯独他脑子不太灵光。
司马衷,“何不食肉糜”典故的版权拥有人。是说,其做了皇帝后,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殍满地,有人把情况报告如实上报,这老兄反问:没有粟米,为什么不喝肉粥呢?
如果仅凭一个雷人语典故就断定一个人是傻子,似乎也有失偏颇,毕竟“先定个小目标”、“不知妻美”、“北大还行”等典故版权的拥有人,都是现实中的精英。生活的局限性往往会限制一个人的认知,一个从小在深宫中长大的少年,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知民间疾苦,也不能说不正常。另外,史学界往往忽略了,关于司马衷,还有另外一个典故。
“此侍中血,勿去”。说的是,后来八王之乱发生后,司马衷流浪在外遇险,其他人均作鸟兽散,唯有侍中嵇绍(嵇康之子)挺身而出,不惜身死以保护司马衷。战乱平息后,身边人要为皇帝洗龙袍,司马衷满眼哀伤,决绝的吐出了这句很具人情味儿的话。
其谥号为“惠”,也是历史对他平庸但善良的客观评价。
司马衷智商到底如何,已无法去准确评判,毕竟也不能测iq,但无论如何,其至少是一个没有经过复杂政治斗争锤炼、自小在深宫中被宠溺而长大、心性单纯、脑子不太灵光的皇位接班人。
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早死,但皇帝怎会缺儿子?不仅不缺,他还有25个。25人中想找个聪明的儿子继承大统并非难事,然而却偏偏找了个脑子不太灵光的儿子当皇太子,是司马炎智商也被拉低了吗?
非也,司马衷被定为皇太子的原因有二:
一是司马衷是杨艳皇后亲生,且是二儿子,长子去世,按顺序应由二儿子当第一替补。
司马炎也并不是没动过换皇太子的心思,跟皇后杨艳商量商量。杨艳出自着名的弘农华阴杨氏,祖上杨震就是大儒,深受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司马炎刚把想法说出来,就遭到她的坚决反对:立储君历来是立嫡长不立贤,怎能随便改动?!
人生最大的监狱,是一个人的思维。
二是司马衷脑子不太好,却有一个特别乖巧聪慧的儿子司马遹。司马炎最喜欢这个孙子。
其实,司马遹,也不一定就是司马炎的孙子,而是……
司马遹的母亲叫谢玖,原来是司马炎后宫的一个才人。司马衷做太子要纳妃时,老爸司马炎担心他年纪小,不会与女人打扑克(这点司马炎应该是多虑了),就派自己的才人谢玖到东宫侍寝,身体力行的做太子的性启蒙教育老师。
皇家的教育真是令人羡慕,连云雨之事都给专门配个一级注册床第师来教。但因太子妃贾南风善妒是出了名的,床第师谢玖害怕受害,就回到了司马炎身边,之后就生了司马遹。
司马遹到底是司马炎的儿子,还是孙子?无法考证,但司马遹从小聪慧无比,却是事实。
某日,皇宫内半夜失火,司马炎登楼观望,司马遹当时才5岁,在一旁伸出小手,一把把司马炎拉入黑影之中,煞有介事的告诫爷爷:暮夜苍猝,应严加提防,不应让旁人看见皇帝在光亮中。
司马炎差点跟他大爷司马师一样,惊得简直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5岁的小孩居然有如此见识!事后,抚着司马遹的后背感叹:此儿当兴吾家!
还有一次,司马炎带着司马遹参观皇家养猪场,司马遹用小手指着膘肥体壮的猪:这些猪已经长肥,留在这里也是浪费粮食啊。
司马炎故意逗他:你说怎么办呢?
司马遹:应该杀了犒劳将士。
这么小就知道笼络军队,司马炎更是惊喜不已。
儿子傻就傻吧,隔代指定个好孙子(儿子)当接班人,江山还能坐的稳。历史上这种因“好圣孙”而立“普通儿”的例子并不是没有。《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永乐初年,朱棣刚登大位,询问解缙立太子的意见,大才子解缙只回了一句“好圣孙”,就令朱棣下了立长子朱高炽的决心。
因为,朱高炽虽然不如弟弟朱高煦的战功显赫,但有个好儿子朱瞻基。有时,人的提拔与否,真是无法预测。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谁能想到优生优育也能影响提拔呢?
司马炎的“好圣孙”司马遹长到好几岁了,司马衷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儿子。某日,司马衷进宫拜见父亲司马炎,见父亲牵着一个小孩,以为父亲不知又跟哪个妃嫔给自己生了个小弟弟。司马炎笑着告诉他,这个是你的儿子,是谢玖到东宫为你上性教育课时你留下的种。
司马衷人虽不聪明,但也知道有儿子好,他与贾南风生了几胎都是女儿,现在突然喜当爹,乐的鼻涕泡儿直冒,把谢玖和司马遹带回了东宫。
家里有个善妒的正室,谢玖这能有好果子吃?贾南风见了谢玖和司马遹母子,妒性大发,将谢玖与司马衷隔离开来,不许相见。
除了谢玫,贾南风视一切妃嫔为敌人,命令宫女严密监视,没有她的允许,任何人不许与司马衷睡觉。
本来这是东宫的家事,只要不过分,也没人管。但贾南风做了一件事,彻底把晋武帝司马炎给惹毛了。
某日,贾南风在后花园见一郑姓妃嫔大了肚子,大坛醋一生成,抄了一把铁戟扔过去。暴怒下的女人,力量成倍加持,这一扔,居然扔出了乌威霍恩标枪百米世界记录的效果,郑妃的大肚子被划开,婴儿从肚中堕出。
母子俱亡。
郑妃贤良淑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的死在后宫引起不小的轰动。
人家德艺双馨,你德艺双缺!司马炎得知后怒发冲冠,命令将贾南风囚往洛阳金墉城,废去太子妃之位。
如果贾南风一直被幽禁,中国历史将改写。但关键节点,总有些默克尔式的圣母出现。
有几个人来为贾南风求情。这几个人中,有贾充的党羽荀勖,这不奇怪。但有一个最关键的说客,司马炎不得不重视。
杨芷,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杨艳的堂妹。“贾妃尚年幼,嫉妒又是女人天性,念她父亲贾充有大功,再给她次机会吧。”
枕边风威力巨大,司马炎最终饶了贾南风,也给司马家和中国历史留下一个巨大的后患。
贾南风恢复自由后,圣母杨芷出于好心,多次劝诫,让其多行太子妃之德。对这样的媳妇说这些,自然是对牛弹琴,风姐不仅不感恩,还认为婆婆杨芷在挤兑她,心里长满了荆棘。
至于黑矬丑毒的贾南风为何能成为皇太子媳妇,《晋书》上的说法是这样的。
271年7月,西北秦、凉(今甘肃天水、武威)一带氐族、羌族反叛。贾充的政敌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借机奏请晋武帝司马炎派贾充带兵出镇关中。司马炎诏准,并确定于来年初发兵出征。
离开朝廷而到西北不毛之地受苦,贾充心里当然不情愿。正在苦恼之时,有个人找上门来。
此人叫荀勖,官居中书监,贾充的党羽。
朋党,最怕拆分,荀勖担心贾充远行后自己失去大树,故前来游说---此番奉命出镇关中,皇帝已经下了命令,已很难推辞。但有个办法可以使皇帝收回成命。
贾充双眼冒光,但当他听荀勖把计划全盘托出后,却泄了气。
荀勖的计划---贾公可与皇太子联姻。
自己家闺女长什么样我还没数吗?!找个普通女婿都困难,哪敢指望送进皇宫当太子妃,皇宫里又不缺辟邪的东西。
荀勖却胸有成竹--贾公不必担忧,我自有办法。
皇帝也是男人,虽然坐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也总喜欢找同性喝酒来排遣寂寞、缓解压力,因为酒可以让男人忘掉一切爱恨情仇的纠缠,回归真我,这是异性情欲之爱所取代不了的。有些女人打死都不明白,明明我颜值爆表、身材火辣,而家里的大猪蹄子却为何老夜不归宿在外喝酒?这破酒有啥好喝的?个中缘由,只有男人自己才懂。某日,晋武帝司马炎又想找大臣陪着喝酒吹牛聊天,就把荀勖等人召入宫中侍宴。
荀勖借着酒兴,向司马炎建议:皇太子已成年了,理应找媳妇传继宗祧、承嗣皇统了。贾充的女儿才色绝世,又贤良淑德,可以成为老大您的好儿媳妇。
司马炎听完这话,简直想抽荀勖一嘴巴子,他对贾充女儿的情况很了解,对皇太子司马衷的婚事也早有打算,他早就看好了大臣卫瓘的女儿。
卫瓘,陌生?他孙子肯定不陌生---卫玠。对,就是被一帮花痴妇女进行惨无人道的围观而累死的那个着名美男子。从遗传学角度讲,卫瓘的孙子都是花样美男,女儿八九不离十也是大美女。
司马炎曾与皇后杨艳商量过:卫家的女儿与贾家的女儿,实在是大s与凤姐的差别。贾充的老婆郭槐天生好妒,生子又不多,生的女儿个个黑又丑,更要命的是个个五短身材,若是娶来,从遗传基因学上来看会影响我司马家的后代。卫家夫人天性贤惠而又儿孙满堂,女儿生的白皙漂亮不说,个个身材修长,模特身材的媳妇就是不会做活,光站门前也好看啊,皇后你说呢?
女人选儿媳妇可不看颜值,甚至出于女性某种微妙的心理,反而希望儿媳妇丑些。再加上贾充的亲信荀勖和郭槐等人提前做了杨皇后的工作,杨皇后坚决要选贾家的女儿。
此时,太尉、代行太子太傅之职的老臣荀顗也赞同杨皇后,向皇上奏称贾充之女贤良淑德,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
贾充、荀勖、荀顗,都是司马炎的亲信大臣,谋议决断军国大事全靠他们。既然他们异口同声请选贾充之女,杨皇后态度又这么鲜明,司马炎只好答应下来。
这时,连老天都在帮贾充。
洛阳城突降大雪,连下数日,积雪二尺多厚,把整个京师的道路封得严严实实,无法辨认。本来要率大军出发的贾充,正好借故推迟出镇日期,等待冰雪消融。
荀勖等人加紧活动,上奏司马炎:现在是仲春二月,天普降瑞雪,实是吉兆。皇太子应即择良辰成婚。
司马炎恩准,于泰始8年(272年)2月,下诏为皇太子司马衷迎娶贾充之女。
一切,都这么顺理成章。
要办婚礼,女方家长贾充自然就不宜再西行,司马炎遂又下诏,令贾充依旧官居原职。
迎娶之初,本来的人选是贾充12岁的女儿贾午。贾家的姑娘本来就长的矮,贾午还是个未成年,结婚礼服穿在身上像套了个大麻袋,撑不起来。
换个大点的吧,比贾午大3岁的姐姐贾南风,顺利出场。
这年风姐15岁,比太子大2岁。就这样,贾南风走了狗屎运,阴差阳错成了皇太子妃。
然而,《晋书》的这个说法明显可疑。
疑问一:晋武帝司马炎对贾家女儿的情况了如指掌,荀勖等人敢睁着眼说瞎话忽悠皇上?说贾充的女儿贤良淑德也就罢了,竟然敢说贾充的女儿“才色绝世”?普通人家找儿媳妇,碰上这样的大忽悠媒人都会忍不住给其俩嘴巴子,何况是给皇帝的儿子说媒。
疑问二:司马炎是西晋帝国的开国皇帝,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代雄主,岂会因几个大臣的坚持而拿皇帝继承人的婚事当儿戏?
真相是什么呢?反复研读琢磨,最合理的解释是:
1.亲上加亲求稳定。前面讲过,司马昭本来是想立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为接班人的,是贾充、荀勖等大臣力谏,才改立了司马炎。
司马攸不是等闲之辈,史载其生性温和聪慧,在西晋建立之初,颇有政治建树,深得人心。即使到了司马炎的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也很高。
司马炎显然不想放这么个劲敌,威胁自己的傻儿子以后的皇权,鉴于司马攸是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又不好加以肉体灭绝,只能加以安抚、拉拢。但这又与司马炎为其傻儿子选丑女贾南风为太子妃有什么关系呢?
显然大有关系。
前文提到,贾充的女儿贾荃就嫁给了司马攸,如果选贾南风做司马衷的太子妃,那么司马攸不但是司马衷的叔叔,而且还是司马衷的连襟!
多一层亲戚关系,就少一成骨肉相残的概率。
2、人生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司马衷是低能儿,司马炎显然是对司马衷接班的能力是不放心的,此时再为其配一名才貌绝佳、能力超群的皇后,帝弱后强,司马家的江山能坐的稳?
3、最关键的一点。前文中提到司马炎与皇后杨艳的谈话,从中可看出司马炎知道贾充的老婆少子,而卫瓘的老婆多子,这点无疑是司马炎选贾家女儿为皇太子妃的最重要的原因。
为何?
卫瓘,西晋的开国元勋,政治势力大,选娘家兄弟多、本人又才貌双全的卫瓘女儿为傻太子的太子妃?相信东汉外戚专权导致亡国的教训,司马炎还是知道的。
儿子傻,就得给他配个长得丑,娘家人又少的媳妇。这样,安全。
以上个人分析,不乏附会之处,反正不管什么原因,贾南风是当上皇太子妃了。这也引发了一场导致中国巨变的重大政治事故。
喜欢历史遗忘的角落请大家收藏:(m.8kxs.com)历史遗忘的角落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