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野上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0章 柳命达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

桐县所发生的一切都绝非个例。

傅霜知已经以临时钦差的名义给两浙辖下所有州县发布了文书,要求各州县按照要求安置灾民。

两浙地区包含了此次水灾的大多数灾区,若是两浙稳住了,此次整个水灾地区也差不多就稳住了。

然而,傅霜知的一举一动对于二皇子等人来说是透明的。

因此,傅霜知给哪个州县发文书,二皇子便一同给哪个州县发私信。

一个是钦差,一个是皇子,一个需要自己先出钱出力,一个只需要置之不理。

太多“聪明人”觉得,明显选择后者才是聪明的做法。

于是,除了杭州,别的大多数地方,傅霜知的流民安置方法压根没有推行开。

于是,走投无路的流民聚集在各州县城门前,苦苦煎熬忍耐的有,忍不下去,直接反了的更有。

就在桐县被李世清带领的乱军占领时,周边无数个州县也几乎是同时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暴动。

鹿野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商队才进入桐县不过半天,便有一支乱军,直接打到了桐县这里。

“他大爷的,怕不是有上万人!”

雷礼骂骂咧咧地进来,跟鹿野描述所见的场景。

鹿野在县衙整理文书的功夫,雷礼等人便在县城各处买进卖出,顺便打听消息,结果城内消息还没打听明白呢,便见进城的百姓突然多起来,一打听才知道,有支南边来的乱军正朝桐县的方向赶来。

听到是乱军,雷礼等不及派人,自个儿亲自骑了快马去探。

于是便看到了那乌泱泱仿佛遮天蔽日的乱军。

虽然估不太准,但起码一万之数是有的。

而且虽然离得远,但这支乱军光从行进方式上就能看出,比李世清那半吊子带领的杂牌军强多了,很显然领头的是个有点能耐的,才让队伍看起来如此井然有序。

看清这些后,雷礼马不停蹄地就赶紧跑回桐县来跟鹿野汇报了。

汇报之前,还赶紧让城门吏把桐县城门关上了。

桐县城墙既不高大也不坚固,年久失修好像一推就倒似的,然而再怎么着也是道城墙,是城墙就总能给敌人一些阻碍,给自己人一些安全感。

听说乱军来了,城门吏也是麻溜儿地落下了城门。

毕竟这可跟上次李世清不同,李世清是本地人,而且打的主意就是把桐县当据点,因此再怎么起义造反,也不会对着桐县百姓滥杀无辜,更不用说直接跟李世清勾结起来的城门吏,那更是把李世清的乱军当做了自己人,因此当时的城门吏毫无心理负担地放了李世清纠集的乱民入城,却不敢在此刻放那不知哪儿来的乱军入城。

但只是关城门可还不够。

于是雷礼着急忙慌地就找鹿野来了。

守城这事儿,鹿野熟啊。

但关键是——

这个城,他们需要守吗?

虽然鹿野没有明说,但从她的举动以及对自己等人的吩咐来看,鹿野来桐县也不是为了占山为王在这里当个土大王来着,她的最主要目的,应该还是商队补给以及获知消息,当然,顺便整顿一下如今混乱一片的桐县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等这些都做完,他们肯定还要离开桐县,去往北地,毕竟北地才是他们的大本营。

因此,为了这么个只是过路的桐县,犯得着费心费力地守城吗?

鹿野给出了答案。

“召集所有人,不止我们的人,城内居民,凡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也都召集起来。”

雷礼一听,立刻就明白了鹿野的选择,因此也不多说废话,大声应道:

“是!”

整个桐县顿时忙碌起来。

商队这边不说,桐县本地人中,许多人尚且不知道如今他们桐县当家做主的人已经又换人了,见有人敲锣打鼓地征集青壮,说要抵抗城外乱军来袭,还以为又是那啥清王的人呢,待集结之后才发现不对。

这领头的咋变成了个女人呢?

难不成清王是女人?

一些没见过李世清的人发出了如此荒谬的猜想。

不过,鹿野的话很快打断了他们的胡思乱想。

鹿野将雷礼探听到的情况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说给众人听,重点在于,这支乱军来者不善,若是任由他们入城,将桐县劫掠一空后再扬长而去,将是最有可能的下场。

这也并非鹿野危言耸听,而是经验之谈。

不管前世还是这世,纵观历史,这种农民起义军,有素质可言的可谓屈指可数,尤其听雷礼说,来人足有上万人,且在快速行军中,上万人的吃喝拉撒,若是没有充足的后勤部队供应,不可能如此轻松地快速行军,但一群刚刚造反的乱民,上哪儿准备专业的后勤部队?

所以答案显而易见。

这就是支走到哪儿打到哪儿,打到哪儿劫掠到哪儿的土匪乱军。

若是让他们打入桐县,这整个桐县的百姓和钱财就绝对遭大殃。

当然,如今这局势,鹿野不可能圣母心发作,仅仅因为桐县会遭殃就出手抗地,但既然她自己都身在桐县,出手帮一把便也是帮自己,不然鹿野可不认为,那些乱军入城之后会放过自己商队,而她的商队就算要赶紧趁乱出城,被那些人知道有这么一只大肥羊刚刚溜走,追上来截杀的可能性也很大。

所以,不管是从什么角度,鹿野都想守住这座城。

而在鹿野的解说下,桐县百姓也很快明白了如今的形势。

虽然对于眼前这说话的女人究竟是何身份仍旧有疑问,但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再考虑这点了。

大致说明了一下情况,鹿野便有条不紊地开始布置。

桐县的城墙不咋地,但再不咋地也是城墙,有城墙在,桐县就有地里。

鹿野让人准备搜集了热水、桐油、弓箭等各种常规守城物资,又将征集来的青壮分别安排在城门各处。

商队的精锐则更是各个精打细算,分别安插在各个关键位置。

就连不满十五岁和已经超过五十岁的老幼,也被安排了后勤工作和随时待命的位置。

这一切做好,终于,桐县城墙外,乱军抵达。

-

城墙外,柳命达率领着两万大军,看着眼前这座城墙矮矮的小县城终于松了一口气。

桐县,虽说只是个小县,但此县有大片良田,在风调雨顺的年月里,绝对算是个宜居之地,甚至据说县城里还有个小粮仓。

城小,守备力量弱,却有钱有粮。

简直是再好不过的补给地点。

因此,大军北上之路,柳命达便将桐县列入了必经之地。

在到达桐县县城之前,柳命达的大军已经行进了两天,这两天里,除了自带的少许干粮,只能在路过的村镇小小补充一下,但柳命达自诩义军,并不肯让手下将路过村镇全部劫掠光,只抢了村镇上的小官富户之家,对于贫民则分文不取,但村镇上的小官富户又能有多少油水,因此这两天也不过是勉强填饱肚子罢了,虽然也有些金银的收获,但如今这情况,有金银也得能花的出去。

好不容易终于到了一个稍微繁华些的县城,整支队伍都在期盼着大干一场。

柳命达自然知晓大军的心思,但却在抵达城门下时犯起了嘀咕。

桐县城门紧闭。

城门上安静如死。

甚至听不到一丝城内的嘈杂声响。

如此安静,让柳命达不禁疑窦丛生。

他也不是脑子一热啥都不探查就来攻打桐县的。

不同于李世清,柳命达是个有经验有阅历的造反者。

他出身小农之家,虽然家中不富裕,又是幼子,但却颇受父母宠爱,要不然也不会给他取了“命达”这个名字,寓意便是“命运通达”,然而事与愿违,柳命达自出生后,命运便好似一天也没通达过。

疼爱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便早早过世,家中兄长和嫂子不愿意养他这个拖油瓶,将他当做皮球般在各亲戚间踢来踢去,柳命达便在兄嫂和各个亲戚家轮流寄人篱下地长大,早早就学会了人情冷暖和看人眼色。

待地长大一些,他便迫不及待离开兄嫂,自己跑去投了军。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自愿跑去当兵,经受的苦楚不必多说。

但好在,柳命达熬下来了,不仅熬下来,还学会了一身本事,学了一身功夫,识了一些字,积攒了一些身家。

年纪再大些,从军中退下来后,柳命达便又回到了家乡,在镇上一家镖局做镖师。

他性情豪爽,大方热情,又有本事,还是男人都畏惧却又向往的军旅出身的人,因此结交了许多朋友,尤其是镖局那些镖师,都与他交情莫逆。

但小镇上的镖师自然不会有多好的生意,最关键的是,近些年不管哪里,皆是乱象丛生,山贼土匪横行,走镖的难度大大增加,镖师们挣的都是卖命钱,动不动便有镖师伤了胳膊伤了腿无法再走镖,更惨的直接丧命的也从不少。

柳命达虽然自己命运坎坷,对别人却十分大方,尤其对于相熟的出事的镖师,都是能帮就帮,因此几年镖师干下来,不仅没让身家积攒地更丰厚一些,反而越来越窘迫了。

但也因此收获了许多镖师及其家人的感激信任,在十里八乡的名头也是响当当的。

因此,当他所在的小镇附近有人带头造反,甚至带人抢到小镇时,柳命达直接带着整个镖局乃至整个小镇的人反杀了。

可这只是一层危机。

最大的危机是,柳命达所在的小镇以及下辖的村庄也都遭受了水灾,大部分百姓也都变成了流民。

附近百姓都变成了灾民,镖局又能好到哪里去。

于是,柳命达便带着父老乡亲们去了最近的县城找生路。

然而,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柳命达所在的县城,也如桐县一般,先是收到了傅霜知的公文,然后紧接着,便收到了二皇子的私信。

甚至那个县的官吏更过分,不仅不想着安置灾民,还想着从灾民身上赚一笔,于是居然派兵直接搜刮聚集在城外的灾民的钱财,不给就直接杀人,简直比土匪还土匪。

柳命达自然忍不了这个,因此,直接带着灾民们,反了。

和纯靠时势成事的李世清不同,当过兵,当过镖师,走南闯北过的柳命达是有真本事的,眼界也更开阔些,因此虽然打下了县城,却并没有想着立马称王当个土大王什么的,反而认真思考自己等人应该何去何从。

一边想,也在一边查探消息。

本来还有些后悔直接造反,若是被朝廷派兵围剿该如何。

但很快,柳命达便知道了,造反的可不止他一个。

周围四面八方,多得是造反的人。

灾民们活不下去,除了造反还能干啥?

因此柳命达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朝廷派兵围剿的消息。

既然如此,柳命达一咬牙一狠心,决定了:反都反了,那就反到底吧!

既然要反,那就要反出个名堂,就要在这遍地反军的时候不断增强自身力量。

而固守一个小县城可达不到这个目的。

因此,柳命达定下了策略:

率军北上,吸纳流民,以战养战,直抵京师!

有了鲜明的策略,有着超强的执行力,再加上手下一帮生死相依信得过的兄弟,柳命达的造反事业干的风生水起,从最初小镇上仅仅上千人,飞快扩充为两万多人,且全是青壮——老弱病残都被他留在经过的城镇了,既然要造反要打仗,自然还是要选择最精锐的力量。

这两万人的青壮,在柳命达这个有着军旅经验之人的率领下,虽然还比不上正规军,却比绝大多数反军正规的多,加上人心齐,一路打过来可谓是战无不胜,在桐县之前,已经是连下三座县城了,因此对于攻下这种小县城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但也因此,柳命达看出了桐县的不对劲。

之前三座县城,在得知他们到来时,整个县城都慌乱忙碌,城墙上站满人,还会有人远远呼喝喊话,说些让他们速速投降之类的废话。

但这个桐县,却什么都没有。

没有堆满城墙的人,没有外强中干的喊话,只有一片寂静。

越是如此,柳命达越觉得不对劲。

好像眼前不是一座小县城,而是一头蛰伏的猛兽。

喜欢野上霜请大家收藏:(m.8kxs.com)野上霜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