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晋国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2章 贤内助赵娟夫人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赵鞅不但为赵氏家族汇集起大量贤才,连他的家里,也是团结有力、和谐同忾。

前面我们讲了关于赵鞅更立嗣子的故事,最后的结局是理想中的赵氏家族未来宗主确定了,却没有任何的内部矛盾生起。

这是赵鞅对儿子们的态度,论才而使,同时又叮嘱团结。

那赵鞅对待夫人的态度呢?

史料记载了赵鞅夫人赵娟的故事。

赵娟,赵鞅夫人,被列为中国历史上中口才一流的女子,其事迹编入《列女传》。

据说,赵鞅有一次率晋军南下讨伐楚国,大军到了黄河岸边,结果发现负责黄河渡口的河津吏居然擅离职守!

经查,该河津吏因为喝醉了酒,赵鞅大军到达渡口时居然还睡着!

这可是误了军国大事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赵鞅大怒,命人逮捕河津吏,准备于军前杀头示众。

突然,一女子持一长楫前来见赵鞅。

赵鞅不解,问道:“你是何人?来见本帅可有何事?”

女子施礼后道:“妾乃河津吏之女娟,今日求见元帅,是替父亲受死来了。”

赵鞅皱眉道:“你父亲之罪与你何干?父之罪父受,本帅岂可加罪与无辜之人?你还是走吧。”

女子正色道:“妾之所以敢来求情替父一死,是因为妾认为父亲之所以犯罪,也是为了晋国,为了军队,为了元帅之故!”

“父亲自接到元帅命令,知道元帅率军欲渡河,非常重视,认真负责地为大军渡河作准备。”

“父亲知道,自此渡过河,水流湍急。这个季节实在是水情复杂,常年在河边生活的人都知道,此乃不测之水!”

“为确保大军顺利渡河,父亲天天祷告九江三淮之神,祈祷河神佑护大军安然渡河。”

“每次祷告,父亲均贡献家里美酒牺牲供品。元帅应该知道,向天神祭祀后,所供奉之酒,天神受之后,由祭祀之人饮尽所余供酒。”

“父亲不胜酒力,因而醉倒,至今因醉而不省人事。如果这样元帅还认为父亲有罪,那妾甘愿替父亲一死。”

赵鞅这才知道河津吏喝醉的真相,他见这位女子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落落大方,能言善辩,便想再试试其才识学问。

赵鞅故意对女子道:“但不管如何,你父亲已经触犯军法刑律,理应当斩。你没有罪,怎么可以受刑?”

女子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那妾恳求元帅能否等妾之父亲醒后再行军法呢?”

“父亲此时仍旧醉卧不已,此时杀之,其身不知痛,其心不知罪。”

“元帅若杀不知罪者,就是杀无辜之人。欲杀妾之父亲,请等他酒醒后,让他知罪伏法吧。”

听到这里,赵鞅不由大为感慨。

河津吏犯罪事实,但实乃无心犯罪,更是为了大局而犯罪。

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真的杀了呢?

尤其是其女,知法达礼,不卑不亢,实乃睿智之才。

有其女则有其父,看来,河津吏非但不能杀,更应该记功!

但赵鞅看来是要把玩笑进行到底了,他爽朗笑道:“好了,那本帅就应你所请,今天先宽恕了你父亲,待他醒来后再行军法吧。”

这个赵鞅,故意要让这位女子着急吗?

不,赵鞅还要继续观察这位奇女子。

因为,赵鞅此时心中对她有了另类的感觉。

大军渡河了,但巧不巧这个时候赵鞅的旗舰居然少了一位桨工!

战船行水,左右桨工须同等同力,否则船行打偏。

但如果为了平衡左右桨力而减一位桨工,则势必影响战船行进速度。

赵鞅正待命令调入一名桨工,那女子突然道:“元帅没有必要再寻桨工了,小女子自小在这黄河边长大,熟悉操桨划楫驾船之术,就让小女子替元帅划船吧。”

赵鞅连连摇头:“这怎么行?渡河征战,那是男人的事。大军出征,本帅都要沐浴斋戒以祈祷上苍降下吉利。若与女子同行,大不吉利。”

女子听闻,抿嘴一笑道:“元帅难道没听说吗?当年商汤伐夏,武王伐纣,所驾之战车,其骖皆左牡右牝,且都取得胜利,并取得天下。”

“既然先贤可以用牝,元帅怎么便不可以用女子呢?”

古时作战,战车为王。一乘战车配四马,其中中间两匹驾车辕的称服马,最外侧两匹称骖马,以左右战车前进方向。

牡指雄马,牝指雌马。

女子所言商汤和武王都是驾着左边以雄马为骖、右边以雌马为骖的战车,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女子认为,自古以来,连最伟大的君王都不在乎雌雄之别,怎么到了现在,你赵元帅却瞧不起女子了呢?

赵鞅听得满心欢喜心花怒放,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一定娶这位有胆有识的女子为妻,并立为夫人!

但此时,一生谨慎用人的赵鞅还想继续看看这女子的本事。

于是,赵鞅同意女子为他驾船。

黄河之水滔滔,不识水情的人贸然行船,势必凶险万分。

果然,赵鞅的船行进河中央,便遇上了旋涡。战船在惊涛骇浪中剧烈地颠簸,三军将士有不少大惊失色。

赵鞅强作镇定,却见女子一边奋力划桨努力维持船体平稳,一边即兴吟诗作歌:

“升彼河兮而观清,水扬波兮杳冥冥。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

“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篙兮操其维。蛟龙助兮主将归,呼之来兮行勿疑。”

这首叫《河津曲》的诗歌,据说就是这女子即兴而作!

前半部分,这女子把父亲喝酒误事犯罪的事从头至尾叙述一遍,最后祈求父亲不要醒来以免被杀,这是满满的孝心。

后半部分,女子唱出了自己心中的快乐,最后祈求河里的蛟龙保护赵鞅率领晋军得胜凯旋,这是满满的忠心。

赵鞅哪里还有心再装矜持?

他此时早就被这位才貌双全、辩才超群的女子征服了,他情不自禁对身边的心腹将士道:

“你们知道么?本帅曾经在梦中见过这位女子,梦见自己娶了这位女子为夫人!”

“今日在河津相遇,岂不是上天之意?”

哈,这岂不是赵鞅真正见到了梦中情人?

大军全部渡过河后,赵鞅立即命人占卜,结果卜相大吉。

赵鞅喜不自禁,亲自对女子表示愿娶其为妻。

赵鞅满以为,自己此时位列晋国上卿,娶一河津吏这样芝麻大丁点的小吏之女为妻,而且许诺立为夫人,这是你河津吏祖坟冒烟了。女子一定满心欢喜,当场答应。

谁料女子拜谢道:“婚姻大事,无媒哪成?今父母健在,小女子不闻命不敢受。”

说完,女子告辞赵鞅返回北岸。

赵鞅目瞪口呆!

赵鞅哪里知道,当女子见赵鞅向自己求婚,当然是满心欢喜。但她还有一桩心事,那便是父亲犯罪待杀之事。

好嘛,你赵元帅想要娶本姑娘为妻,那本姑娘必须要让你上门来求亲,完全按照三书六证之婚姻礼仪来办,那你就只能保留本姑娘父亲之性命!

没有父亲的同意,你想娶本姑娘,没门!

结果我们也就不要多说了,反正后来赵鞅大军凯旋而归,因为要按三书六证之礼娶这位女子,那还能杀了自己的岳父大人么?

女子名娟,未知姓氏。

赵鞅顺利娶女子为妻,并立为夫人,人称赵娟夫人。

这故事读起来是不是有些熟悉的感觉?

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差不多吧。

据说,赵娟夫人不但能精于诗书,智慧超群,长于辩术,还能持桨行船,可谓文武全才。

赵娟夫人虽为女子,但表现出了满满的巾帼不让须眉。

更令赵鞅欣慰的是,赵娟所表现出来的大局观,使这位青史留名的女子令人感佩,这便是赵氏家族的嗣子废立一事。

赵鞅与赵娟所生之子赵伯鲁,原本被立为嗣子。

但后来由于赵氏家族面临严重危机,赵鞅必须要为赵氏家族选择一位精明干练、文韬武略、政治成熟的接班人,故改立了经全面考察后的赵无恤。

可以说,赵鞅这一次是废长立幼,废嫡立庶,无论从哪个层面讲,都是违背宗法制的。

但赵娟知道,夫君赵鞅考虑的是赵氏家族的长远,自己作为夫人,当然要支持夫君强盛赵氏家族的大业。

她对儿子赵伯鲁道:“儿呐,父亲不让你继承家业,是因为你才能不足。”

“我们赵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精诚团结,方能让我们赵家不惧范氏、中行氏的压迫,方能使我们赵家称雄于晋国!”

“无恤将来成为宗主,你作为大哥,务必要忠心辅佐于他。母亲相信,只要你们兄弟同心同德,一定可以将父亲的伟大事业进行下去!”

这也正是赵鞅能够顺利完成他计划中的嗣子更立的重要因素之一!

赵娟夫人,一位贤内助,令人感佩的赵氏家族女子!

喜欢春秋晋国风云请大家收藏:(m.8kxs.com)春秋晋国风云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