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新命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二二二章 玄乎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淮阴侯前车之鉴?老张,你可以啊,也开始苦读太史公书了?”

张得贵的话,听得杨振眉头紧皱,但他见酒席上的气氛过于凝重,于是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不过,从张得贵的这番话里,杨振再次确认,方一藻、沈志祥他们三人,一定是事先通过气的,要不然以张得贵这个大老粗出身的人,哪里有可能知道淮阴侯韩信的什么前车之鉴。

但是,要他就此休兵,然后驻军于辽阳,眼睁睁将收复沈阳,灭掉清虏的功勋,转手让给辽西的洪承畴或者祖大寿,他是肯定不干的。

再说,就算他为了自保,有意将收复沈阳的功勋让给洪承畴或者祖大寿,可是洪某人或者祖某人却未必有真有能力快速拿下来。

一旦假以时日,必然夜长梦多,谁知道最后又会弄出什么幺蛾子。

杨振正想着,却突听沈志祥长叹了一口气,沉声对他说道:

“都督莫说笑。难道都督没有听说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以都督今日所处之局面,勇略震主,功盖天下,是迟早的事。淮阴侯韩信的下场,都督岂可不慎?

“为今之计,都督若是有意逐鹿天下,那么接下来正是大展宏图之时,自然不必在乎什么勇略震主、功盖天下的后果,我等也将誓死追随都督,绝无二话!若都督无意逐鹿天下,那么彻底平灭清虏,对都督而言却不是最有利的结果。

“我等并不是劝说都督放着清虏不打,去搞‘养寇自重’的把戏,只是想请都督你凡事三思而后行,既要思进,也要思退,更要思危。都督一身系着金海、登莱二镇十数万将士身家性命,岂能不慎重行事?”

听了沈志祥的这些话,本来意志还算坚定的杨振,心中也忍不住嘀咕起来了。

对于韩信这样的历史名人,杨振当然知道其下场。

而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样的说辞一开始是有人劝韩信自立的时候对他说的,但是他没有听信。

因为他当时认为汉王刘邦宽仁,待他不薄,以他功勋之卓着,刘邦不会忘恩负义。

直到刘邦伪游云梦泽,召他来见,然后出其不意抓捕了他,他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并悲叹“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虽然当时刘邦因其功劳实在太大,并没有直接杀他,只是解除了他的兵权,并剥夺了韩信楚王的封爵,将其带回洛阳,改封为淮阴侯,圈养了起来。

但对韩信这样的人物来说,夺了他的兵权和王爵,他的政治生命也就宣告终结了,被处死只是早晚的事情。

后来果然被吕后处死。

而当刘邦得知韩信被吕后处死的消息后,不仅不以为意,甚至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汉初三杰,一代兵仙,为刘邦大败项羽,定鼎天下在战场上做出最大贡献的韩信,就这么含冤而死了。

这个下场,会落在杨振的头上吗?

若是落在杨振的头上,他又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史书上没有韩信这样的先例,或者没有类似韩信这样的“海量”先例,那么杨振还能赌一把。

然而问题恰恰就在于,有太多人都知道韩信的下场,包括崇祯皇帝和京师朝堂的大臣们,而且他们也知道杨振知道韩信这个人物及其下场。

这就会形成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或者身不由己的旋涡。

反,或者不反,已经不是你本人能说了算的。

而且关键还不在于你会不会反,而在于你是否拥有反的实力。

当上位者认定你有反的实力,你就已经处在危险之中了。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此,杨振也很无奈。

要灭亡清虏,他就必须具有强大的实力。

而在崇祯年间,要想拥有强大到足以灭亡清虏的实力,他就必须自成体系。

可是一旦这样做了,他就必然会给自己招来崇祯皇帝甚至是满朝文武大臣的猜忌。

目前,崇祯皇帝和京师朝堂需要他压制清虏,需要他平灭清虏,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好上加好。

可一旦当年那个打得大明朝一败再败颜面尽失的清虏,真的被杨振给灭亡了,那么接下来等待杨振的,只会是各种污水和清算。

届时,他所面对的仍然是一个两难选择,要么拥兵自立,要么束手就擒,然后寄希望于以功劳换恩赐,入京做一个任人拿捏的富家翁。

可是在崇祯年间,就算灭亡了清虏,没有了迫在眉睫的外患,他杨振就能安安心心做一个富家翁吗?

此时此刻,杨振甚至想起了正月里杨朝进问他的那些话,难道王德化那个老狐狸已经预判到了杨振未来的下场?

难道他希望通过让杨振与皇家联姻的方法加深与皇家的绑定,确保杨振能在将来失去了兵权之后回京做稳一个皇亲国戚富家翁?

王德化是否看到了这一点,是否有此心,杨振无从确认,不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明确拒绝了。

那么接下来,留给杨振的选择,真的不多了。

最重要的是,杨振知道即将到来的甲申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对他来说,与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如我为刀俎人为鱼肉,主动权要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是这些话,他暂时没法公开说。

但是,面对从大后方紧急赶来计议的方光琛、张得贵、沈志祥三人,他又不能始终沉默以对,于是犹豫良久之后,杨振开口说道:

“方才诸位之言,皆至诚至信,都是为我谋划,对此我很清楚。然而,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唯有汉王得之,请问诸位,这是时也运也,抑或是天也命也?”

杨振在沉默良久之后终于开口,而且一开口就高度肯定了方光琛三人方才所说的话,让他们三人瞬间心神大定。

他们虽然自恃与杨振的关系,事先就有过判断,知道所说的那些话,即使杨振不同意,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可毕竟他们所说的那些话,句句都是犯忌讳的话,杨振要是愚忠崇祯皇帝,就地拿他们治罪,他们根本无话可说。

虽然以他们与杨振的关系,以及对杨振的了解,这样的风险很小,但是风险再小也不意味着不存在风险。

所以,杨振给他们这次进言定性的话一说出来,他们先是松了一口气,然后考虑起了杨振话中耐人寻味的含义。

不过,杨振并没有坐等着他们有人出面回答,而是很快就接着说道:

“以我之见,秦失其鹿,汉王得之,既是时运到了,也是天命所归。先说时运,——诸位,若是那位始皇帝仍在,陈胜吴广,汉高与项羽,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是乱臣贼子而已。”

这一回,杨振说完话,没再直接往下说,而是停下来从方光琛、张得贵、沈志祥三人的脸上一个个看了过去。

“都督的意思是——,当今之有天下者将失其鹿,但是将失而未失,天下共逐之的时机未到,争先者或许会成为众矢之的,一如陈胜吴广之流?”

方光琛心思活泛,脑子转得快,只片刻,就从杨振的话语里找到了蛛丝马迹,并将自己捕捉到的说了出来。

沈志祥与张得贵显然有点跟不上他的这个思路,彼此对视了一眼,张得贵继续沉默寡言,而沈志祥却仿佛想到了什么,随后沉吟着说道:

“要说当今天下,有谁像是陈胜、吴广之流,恐怕就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之辈了吧!只是,始皇帝若是一直春秋鼎盛,难道天下纷乱,民不聊生,各路英雄豪杰也都只能束手待毙了吗?”

“是啊,都督,时运这个东西,似有似无,说起来太玄乎,虽然不可不注意,但却不可太在意。”

显然,张得贵对于时运这个说法也有自己的想法,对杨振所说的并不认可。

当然了,他这么一开口,说明他也听懂了杨振的意思——崇祯皇帝还在的时候,杨振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这几年来,随着地位升高,然后续娶继室并不断纳妾,张得贵不仅重新建立了家庭,有了几个小儿女,而且心思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他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天天拿着广宁后屯卫的那套长幼尊卑、亲疏远近的老规矩来要求杨振、约束杨振的那个人了。

如今,地位高了,眼界开了,经手的事务也多了,各种想法随之就变了,以前没想过,不敢想的东西,现在也敢想了。

至于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杨振也说不清楚。

杨振只是看着他,一边感慨他这几年间的变化,一边暗自苦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有道是,贤者因时而变,达者顺天而生,或许身边人顺应形势发生各种变化,也算是无法抗拒的现实吧。

想到这里,杨振抛开“时运”不到之类的说辞,接着对看向自己的三人说道:

“至于天命,天命虽多征兆,但其根本在人心,人心所归,就是天命所归。汉王初入关中,废除各种苛政,与民约法三章,尽收秦人之心。

“然后出关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所到之处,人皆归附,而项羽霸道,不得人心,最终败亡。这就是天命。人心所向,就是天命所归,天命在焉,夫复何言。”

《大明新命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大明新命记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明新命记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