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谍海孤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4章 旱情预警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若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对林家在后方的布局,必然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别说农业、养殖、食品加工业这些,就是其他产业的正常布局,也可能受严重影响乃至中断。

再者,林镇平也并非心如秤砣之人,他很清楚,大灾一旦发生,将会是何等境况,所以不论于公于私,他都该做些什么,不过第一样,肯定是先确认问题,于是,他下去各地转了一圈。

结果不容乐观,从三十年代初,川地天气便年年出现异常,旱情接连不断,已对农业造成不小冲积,当然了,其中也有军阀混战、横征暴敛、社会混乱等一系人祸,叠加并放大了灾害后果。

而今年,种种异常现象更甚,林镇平去转了一圈,综合了其他专业人士及地方上一些经验丰富之人意见,结论是,今年川地很可能爆发大面积旱情,且部分地区可能会极其严重。

林默起身,在办公室内踱步了片刻后,决定出手阻止此事,林默当然无能力去改变天气,但他可以消解灾情,让其平稳渡过。

灾荒是由好多方面组成的,也是有一个逐步发展恶化的阶段,及时采用合理对策干预,便可将灾荒给厄制住,不说无灾,至少让其尽量不要演变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灾荒打头阵的,自然是天气的异常,但不同地区,乃至同一地区,其灾情轻重程度,也是有区别的。

像旱灾核心区,可能旱到了溪河断流、颗粒无收的地步,而外围受灾的其他县镇,粮食可能还有几成的收成,能勉强活命。

这时候,若不干预,便会发展成下一阶段的人祸,无粮可食的灾重地区之人,便会化做流民,为活命,向四周扩散。

扩散就是为了寻粮求活,四周同样受灾的人,勉强能够渡过灾荒的口粮,便会被侵占,可能是抢,也可能是其他,反正其中绝大多数人,也将变成同样求活的流民,继而更大规模往外扩散,形成连锁反应。

理论上,粮食缺口多大,死掉多少人,减少多少张嘴便可,但谁愿意去死?在饿死之前,这些人将用尽手段求活,而还活着,便将持续不断消耗粮食,继而带来更大缺口,要死更多人才能填上这窟窿。

而只为求活的流民,大概率会破坏所到之地种植的粮食,导致当地的人也被裹挟成为流民求活,因人祸当季绝收的粮食,当地生产活动遭破坏而损失的更多季粮食,同样也会让缺口更加庞大,要用更多人命去填。

当然,这不是指摘受灾之一做错了啥,为求活命,所做之一切,谈什么对错,不过是何不食肉糜罢了,若真经历,没有几个人会自愿牺牲。

另外,囤积居奇的粮商,大肆藏粮的大户,贪污受贿的官员,还有因灾荒带来的恐慌,而囤粮求活的各色人等,又会进一步占据区域内能动用的杀粮,导缺口更进一步扩大,带去更大规模的人祸。

而川地,经历数年的小灾荒,以及累年的混战混乱,其中还夹着大量盘剥欺压,川地底层人民,抵御灾荒的能力极其脆弱。

再叠加灾荒后的人祸,以及没什么处理能力的政府,哪怕旱灾非那种赤地千里的大灾,但所带来的影响,却会在种种因素影响下,丝毫不逊于那样的大灾。

林默自不可能越过政府直接去赈灾,但他可以把那些,无法抗过灾荒的流民提前挪走,让他们不去影响更多人,继而阻止灾情扩大。

具体手段,便是去灾区招工,把灾民招了拉过来,给林家的种种产业做工,林默刚去转过,仓库中还是储藏了数量不低的粮食,足够让不少人吃的。

且重庆这一块,目前看,并不在旱灾波及范围内,哪怕有灾情,但周边皆是山区,抗性更强,收粮后,能有余粮供应灾民。

再不济,还可往下游送,反正林家入川的船,返程时往往没多少东西可运载,正好让人搭船出川,去往更远的粮食充足地区求活,这能减少对灾区及周边的冲击。

说起来,这未尝不是林家在后方布局快速推进的一个机会,林家也是缺人手的,尤其是廉价劳动力,像搬运货物、修桥铺路、建厂建房等等这类重体力劳动,需大量人手。

而人,很多都被地主一类人,给死死摁在了田地中,所以林家的人手并不充裕,林默申请土地改革的一个原因,也是想用土地为这些人兜底,再用贷款,赶着这些人出来做工赚钱并提供廉价劳动力。

这次的灾情,既是救人,也是获取自身所需的机会,毕竟对于灾民,能有口饭吃活下去,那便不会奢求更多,工价自然也高不到哪去。

另外,灾情的根源问题,是粮食问题,所以想彻底解决,还是得从此处出发,从外部调进来不现实,毕竟运力受限,最优选择是通过农业生产进行开源。

首先一点,自然是修整水利,天旱,并不是说完全没水,不然人早渴死了,地势低洼处,或流域广流量大的河流,其实多数多少都是有水的。

只是不降雨,靠天吃饭的田地,靠小溪小河浇灌的田地无水可用,甚至水利设施,因水深较浅、河渠淤积等原因,水位下降后,无法供水。

而这些,就像人身上的毛细血管一般,为田地输水,其堵塞了,再无雨降下,那田地自然减产乃至绝收,旱,是田地无水可用,产不出粮,人无粮可食,于是成灾。

而水利设施,便是将这些尚存的水,引至田地浇灌,确保作物存活,继续产出粮食,不过林家能做的,只是在与自家有关的田地,展开相关工作。

其次,像薄膜,也有存水保水的效用,可指示塑料厂加紧研究生产,应用下去,当然,产量有限,只能从林家旗下,旱灾迹象较轻微地区的田块优先使用。

大棚也可多建一些,种粮食不太合适,但可种速长的菜,以菜代粮,也可以减少粮食消耗。

最后,自然是高产、耐旱这类作物的种植推广,高产,那款杂交玉米当仁不让,尽可能多的搞来种子,自然优先在林家的地块种植,肥料、薄膜加水利组合,能尽可能确保产量。

然后便是土豆、红薯这些,产量同样很高,这方面的选种上,林家这边也有些进展,产量这些拔高不少。

耐旱,则是高梁之类,其耐旱且产量还不低,在一些贫瘠之地也能有一些产量,可以从林家种子库,选取一些合适良种,向可能受灾地区的平民推广。

除此之外,林默还选了木薯跟佛手瓜两种作物,前者同样产量高,耐旱耐贫瘠,且喜热,林家之前其实已在偷偷推广种植。

只不过主要是在两广,那里水热丰富,木薯毕竟是偏热带的作物,在两广,哪怕是山地,也能有非常不错的产量。

其次是云贵,这里同样是贫瘠的山地居多,种木薯,产量可能稍偏低一些,但那是与自身相比,相较其他作物,其产量并不低。

林家在两地的农业布局,还有干蔗、咖啡及烟草,前者不用说,战略物资,后两者类似,是战场上,士兵消解困乏、紧张这些生理心理状态的佳物,且还可为国府创收。

话归正题,木薯在川渝这边是没怎么推广种植的,毕竟气候并不算太适宜,产量上并没有多少优势,最多在厂房顶上种植,当遮掩植物,顺带收获点产出。

不过现在,需利用其耐贫瘠耐旱的特点,将其种在所开垦的荒地中,原先是准备养田,但种的作物收成没什么保障,所以需木薯顶一两季,确保产出。

而佛手瓜,它其实才是林默最在意的抗灾作用,因其特点是挂果多、挂果期长,它是真可以一个藤节一个藤节的长果,藤上全是果。

至于挂果期长,在这边,正常八月结果,挂果时间,能一直到上霜将藤冻死,差不多能挺到十一、十二月份。

而如果使用地膜保温保湿,能将种植时间提前,用秸秆之类搭棚进行护苗,这时间便差不多能种植,水肥这些再保障,应该能将挂果时间提前至五六月份。

这样,他便能有近半年挂果期,期间保障充足肥力,其产量都不知能拉到何种程度,反正绝不会低,正常种一颗,那是能让几口之人吃都吃不过来。

而将其种在山洼山脚、溪流河道周边,这些不至于彻底没水的地方,便基本能保证存活,哪怕需运水进行浇灌,因为它是单颗长出一大丛,水往根部浇即可,很方便。

营养可能没多高,但重要的,是填饱肚子活命,至于种子,林家仓库里多得是,因为是单果单仁,且无需取出种子便会发芽,很多都已经长藤了。

林镇平听完林默最后这想法,是忍不住称赞,准备大肆推广一番,产量高、好管理、薄膜消耗也不大,非常适合种来应急。

不过二人合计一番,情况还是不算太乐观,主要是川地民众的抵御灾荒的能力太脆弱,而灾荒出现,可不是将灾民带走,便会无事发生,

灾荒出现,不可能瞒得住,哪怕出手解决应对,像囤积、哄抢这些人祸同样会发生,只是会小一些,但同样会影响很多人,尤其抗灾能力脆弱的底层,两人粗略估了估,受灾人数怕是要以百万计数。

这等规模,林家及有合作有联系之人的产业全动员起来,大概率也抗不住,好在林默还有其他资源可用,请林镇平尽快实施应对之策后,林默没再逗留,快步离开。

再次找上林镇德,告知了情况,也请他这边动一动,启动些大工程,像修路修城、建机场、挖防空洞等,赶紧申请一番,到时既救灾,也利用灾民完善山城及周边各类设施。

林镇德是同意这方案,别的都不说,单是饱腹便能驱使人干活儿,这人力成本可谓极低,划算,但也有担忧,粮食问题。

林默说了自己的安排,可能确实需要上面调拨一些,但等到今年作物产出陆续下来,只要旱灾范围不算太大,或人祸不大规模扩散,基本便能稳住局势,就地解决粮食问题。

讲清楚,林默也没再继续逗留,回去后,立马汇报了相关情况,应对方案这些,这是给处里、修械所,乃至投资的各类项目公司等,留出时间做计划。

这是救灾,但同时也是谋功劳、谋名声、谋利益等的好机会,各方在后方的布局,自然要调整一番,利用好此机会。

至于向蒋校长的汇报,还需要再等一等,林默将安排自己人,下去实地查证一下情况,不是信不过林镇平啥的,而是程序流程需要,且各自着眼点不同,林家搜集的信息,没办法直接使用。

像林默想调查一番,前几年遭过小灾的地区,灾情如何,一方面,确认一下抗灾能力有多脆弱,能据此更准确评估受灾影响。

另一方面,这其中,肯定有军阀横征暴敛所带来的影响,正好据此写份报告,论述军队插手地方事务,对生产所带来的影响问题,让上面,在支持他的工作上更坚定。

调查人员,林默回来的第一时间便安排了出去,化妆渗透,秘密进行调查,而且速度要快还要准,所以林默把擅长情报的何长文派了出去。

至于林默自己,则开始拟写相关报告,又不止一份,事由始末、影响冲击、解决方案等等,其中涉及的各项事宜,可适当隐瞒一些,但不能影响上面认可采纳,为此,林默可是要费上不少脑细胞。

还有,处里、修械所等,借此机会,在这边的布局,林默也需帮着参谋一二,准确说,是出谋划策,并与其他方面的布局对接上。

尤其修械所,伴随摊子的铺开铺大,产业链也更加庞杂,自己单打独斗不现实,需外部供应部分原料、简单零部件这些,其布局调整,需要考虑相关情况,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能由更熟悉各方面情况的林默,帮着把关敲定。

《谍海孤雁》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谍海孤雁请大家收藏:(m.8kxs.com)谍海孤雁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