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七月,天气越来越热,同时升温的还有朝堂上的氛围。旧党对新政的反对声浪,正随着暑气一同攀升。
自王安石设“制置三司条例司”,青苗法、均输法次第推行之后,朝堂便分为两派:支持者称其为强国之策,反对者斥其为扰民之政。而御史中丞吕公着,便是那股反对声浪中最沉稳、也最执拗的一支。
他已三度上疏,字字恳切,请求废除条例司,罢黜各路提举常平官。他已连着三次上书,要求废除王安石设置的三司条例司,罢去各路提举常平官。前者是新政的核心决策中枢,后者则是推行新政、监察各地官员执行的关键力量。他此举,无疑从根本上就要斩断新政。赵顼自然不会同意。
于是吕公着第四次上疏,奏疏长达三千余字,字里行间都透着破釜沉舟的恳切,连“五代之乱”的旧事都被他翻了出来:“陛下!臣请再思新政之害!本朝太祖、太宗,承五代之乱而起,立‘重文抑武、分权制衡’之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方得百年太平!汉之文景、唐之贞观,亦无此百年无大乱之局面!”
他抬眼望向御座上的赵顼,目光里满是急切:“祖宗之法或有积弊,田亩兼并、吏治松弛确存。陛下欲改弦更张,臣本无异议!然今之新政如何?三司条例司独揽大权,提举官强推青苗法,不问州县实情,不顾百姓意愿,唯以放贷数额、催缴进度为政绩!臣闻京东路有农户无力偿息,被迫卖牛;陕西路有佃户因官府强征青苗钱,举家逃入山中!此非利民,实乃扰民!”
吕公着的声音陡然拔高,手里的奏疏都抖了起来:“祖宗之法已深入民心,百姓所信者,非奇政异法,而是‘循制安民’的百年安稳!陛下今为新政之效,动摇国本,岂非因小失大?民心若散,天下若乱,再难收拾!五代之乱,正因君主轻改旧制、失信于民,陛下岂可重蹈覆辙?”
他言辞悲切,一副为国为民的恳切姿态。殿中数名旧党官员垂首附和,目光交汇,皆是“忠良受压、国将不国”之色。
赵顼端坐在宝座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听得懂吕公着的“为民请命”,也看得清那背后的真实面目。
那些所谓的“百姓苦楚”,多是地方官吏推行失当所致,而非青苗法本身之弊。他早已下令彻查,罢免苛酷提举十余人,减免受灾州县赋税。可吕公着等人,却将个别乱象放大为“举国皆乱”,借民怨之名,行阻挠之实。
更令赵顼寒心的是,他们口口声声“祖宗之法不可变”,可祖宗之法,真能救今日之危局吗?
他翻开三司呈上的账册——军费年耗三千万贯,岁币百万两,西北边饷连年告急。国库空虚,冗官冗兵冗费如三座大山,压得帝国喘不过气。而幽云十六州,依旧在辽人铁蹄之下。太宗北伐失败,真宗澶渊之盟,皆因国力不足,不得不屈辱求和。
若不变法,百年之后,大宋将如何自立于天下?
赵顼的脸色早已沉了下来,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地扫过殿中:“吕卿此言差矣!五代之乱,乱在藩镇权重、君弱臣强,非因‘守旧’!正因知乱,方知不变则亡!今国库空虚,冗官冗兵,边患不息,若仍墨守成规,岂非坐等衰亡?青苗法助农春耕,均输法平抑物价,皆为利民强国之策!地方推行失当,朕已严查,岂能因噎废食?新政乃国之根本,断不可废!”
《大宋宠妃陈三娘》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8k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8k小说!
喜欢大宋宠妃陈三娘请大家收藏:(m.8kxs.com)大宋宠妃陈三娘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