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先易后难
李诚悠悠叹息一声,缓缓的跟着等着他的太监去了。李世民疾走如飞,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李诚倒是不紧不慢的,缓缓而行。绕过两仪殿,看见了皇帝读书的甘『露』殿。
大殿正门下的台阶边,徐慧站在那里,平静的看着李诚走近。李诚微微欠身抱手:“见过贤妃殿下。”徐慧欠身回礼:“陛下在等着先生。”从称呼上看,李世民态度还算好。
李诚信步往往里走的时候,徐慧没有动一下的意思,李诚只好停下脚步。徐慧一脸正『色』,深深道福:“先生为国不惜身,妾身敬服。先生不必惊讶,徐慧仅以自身言。”
什么意思呢?我现在不是徐贤妃,我是一个寻常女子,所以自称妾身,没『毛』病。
“过誉了!”李诚微微欠身,迈步往前,徐慧侧身后退,让开道路。
这女人,有意思,还真的有心怀天下的女人啊。难怪,能得李世民的宠爱。
今天的朝会等于是李世民强行终止的,原因就是李诚说了一句“府兵制快执行不下去了”。这话,很吓人!满朝文武,当时都吓的失声了。这李诚,真是不开口便罢了,一开口,吓死人的节奏。
李世民一直觉得,李诚就是个小滑头,比泥鳅都滑那种,但是今天这个印象被彻底颠覆了,李诚不是小滑头。前提是他面对的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对的是国家兴亡的问题。
回来的路上,李世民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后,再回忆过去,发现这个结论没『毛』病。今天的事情,最初是和亲的陪嫁,但是李诚却引出一个工匠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个老问题,李诚很早以前就提过了。随后提出的府兵制问题。
也就是说,李诚心目中,府兵制和工匠这两者是等价的。这么一个结论,太荒谬了。但是李世民又发现,这是唯一的解释,否则无法理解,李诚为何会抛出府兵制的问题。这个问题太敏感了,关系到的不仅仅是皇帝,还关系到天下士族。
李唐王朝怎么来呢?关陇军事集团和山东士族的支持。这是李家王朝的基石,同时也是掣肘。天下没有白来的好处,得到的同时必须付出。有的事情就是这样,大家都知道,但是不会说出来,唯独李诚给说破了。
就冲今天这一句话,李世民心里给李诚打了一个烙印,竖子,忠臣义士之说,不虚也。
这要不是忠臣,这天下哪里还有忠臣。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是忠臣么?
是!但他们比不了李诚,他们不敢说出那句话。
看见李诚进来的时候,李世民有一种越发强烈的感觉,竖子,真拿自己当朕的子侄了。无怪别人都在讨好太子和魏王,此子却与雉奴、兕子为善。该因此子明了,此二者乃朕之最怜也。人,还是比出来的。
“竖子,大殿之上,口出狂言,作死耶!”李世民板着脸,语气却不凌厉。李诚懒洋洋的朝李世民抱手:“陛下,给口茶水喝先,说那么多话,口渴的很。”说着一点都不客气,自己动手,搬个墩子坐下。
李世民笑骂:“没个正经的竖子!”说完靠着椅子背,看着李诚时心里那个贴慰。
徐慧带着两个宫女进来,一杯茶端给李世民,一杯茶端给李诚。
李诚一点都不客气,端起来喝一口,左右看看要放下茶杯,边上的宫女把手里的托盘送到身前。“真是的,弄张茶几很难么?非要让人站在边上端着茶杯,显得自己很有地位么?”李诚放下茶杯,同时吐槽。
李世民听了瞪眼看过来,徐慧在一拍噗嗤一声笑了,李世民回头看看徐慧:“爱妃,回头让人去自成家里,把他的茶几端来放在甘『露』殿,以后他来了专用。”
“小气!”李诚再次吐槽,李世民这次也不生气了,呵呵一笑道:“竖子,死字怎么写,知道么?”李诚听了小拇指掏掏耳朵:“不知道,我读书少。”
“噗嗤!”身边站着的宫女笑的身子打颤,茶杯差点从托盘里掉下来。
李世民目瞪口呆,随即也笑了出来:“好好,不跟你生气。说吧,为何在殿上说那话?”
“还不是被陛下和群臣给『逼』的么?”李诚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李世民都给震的身子一颤,稍稍停顿,眼睛慢慢的圆了:“何出此言?”
“道理很简单,在臣看来,府兵制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缓解的,但是工匠的技术外流,造成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两者对比,重要『性』相当。陛下也好,群臣也罢,都觉得工匠就是一群会说话的工具,臣只好铤而走险了。”
李世民缓了缓自己的呼吸,看着李诚慢慢道:“先说府兵制,如何解决?”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却会不断的上升,这是矛盾之一,其次是士族权贵,土地兼并,此举与朝廷的府兵制相悖,矛盾之二。朝廷的税赋收入与自耕农的减少,矛盾之三。”李诚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条例清晰的往下说。
“好了,不用往下说吧了,朕都明白这些问题,你就说怎么解决吧。”李世民的脸都黑了,这三个矛盾,一个比一个扎心。偏偏他看见了问题,还没法根治。
“陛下别着急,听臣慢慢的说完,千万别打断了。”李诚的语气还是那么欠揍,李世民深呼吸,往后靠,眯着眼睛瞄着他:“好,朕就看你还能说出甚么?”
“贤妃殿下,劳烦给拿一个饼来。”李诚很突兀的来了一句,徐慧楞了一下:“一个么?不够吃吧?”李诚笑道:“一个就够了,不是拿来吃的。”
“哦,这就来。”徐慧匆匆而去,李诚闭目垂首,似乎睡着了。李世民也不说话,就靠着椅子眯着眼睛,心里却在不断的翻滚着惊涛骇浪。今天这番谈话,会造成什么影响,李世民都不敢去想。反正结果会很惊人就是了。
徐慧带着宫女进来,托盘里有一块饼子,李诚及时的睁眼,看了一眼宫女送到跟前的饼子,淡淡道:“陛下,天下的利益,就像这块饼子,臣吃一口,别人就少吃一口。以当下来看,这块饼子呢,陛下吃了二成,权贵士族吃了六成。”
李世民突然坐直了身子,眼睛也圆了。李诚示意宫女把饼端着李世民,继续淡淡道:“天下之财富,八成以上,集中在二成的人手里。这个规律,不会变的。”
“是啊,饼子就这么大,民户只会越来越少,朝廷能收到的税赋也就越来越少。”李世民总算是说出了一句心中忧虑已久的话。所以呢?
“饼子小了,就往大里做就是了。一直以来,陛下不都是这么干的?只不过陛下的手段太过单一,不断的对外用兵,那也是要朝廷花钱的。对了,控制西域,打通丝路,也是把饼子做大的办法之一。”李诚说着忍不住自己就乐了,可不就是这样么?
“少废话,继续说,还有什么办法?”李世民的心跳有点不受控制的意思,就像是一座火山处在即将爆发的临界点,不爆发就没法平静。
“臣的办法一,宗室、士族、权贵一体纳粮,二,改土归流,三,兴工商,四,开海。”李诚简洁明了,说出了四个办法。没说一个,李世民的嘴角就抽一下。第一个能理解,执行太难,第二个没听懂,第三个太惊人,第四个有点朦胧。
每一次与李诚单独奏对,这小子总是能搞出一些李世民眼前一亮的东西。这次也不例外,不仅仅是眼前一亮,还惊吓不已。
看看李世民不说话,李诚呵呵一笑:“改土归流回头臣上一个奏本,执行起来不算很难。难的是让下面的官员如何贯彻执行。兴工商也不难,只要一点,提高工商业的社会地位。不要让他们变成朝廷和权贵养的猪就行。至于开海,陛下已经看见好处了。”
李世民似乎听明白了一些,李诚的意思,先易后难。
“说说改土归流和开海吧,别的先放一放。”李世民在心里比较了一下,把兴工商给擦掉了。大唐为何来了那么多胡商?不就是因为商人在大唐的社会地位低么?唐朝以农耕为本,兴工商说的简单,『操』作起来难度太大。
李诚也没打算让李世民全部接受,至少现在是不现实的。就得等李治上台了,其他的办法再慢慢的执行就是了。唐朝是汉民族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最后辉煌,李诚觉得有义务,帮助这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时代延续下去。
“说开海吧,改土归流回去写奏本慢慢说。”李诚歪歪嘴,选择题出了,李世民的选择没超出他的预计。先易后难吧,慢慢来,这事情记不得,治大国如烹小鲜。
“开海的好处,陛下已经看见了,不然不会让臣走一趟高昌,回来后又留在长安休假。”李诚一句话,李世民的老脸红了,瞪眼道:“竖子,朕是为你好。”
“臣明白,陛下待臣入子侄,臣自当以晚辈之心待陛下。”李诚的回答,让李世民有一种浑身舒坦,就像马杀鸡之后的松快感。
喜欢书剑盛唐请大家收藏:(m.8kxs.com)书剑盛唐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