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色警戒之民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八章 授衔通知书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北平的中华皇家军校新址中,一栋几层小楼已经建设完毕,也里也成了全国各地来京将领的暂住地。

一间三人卧室中,张自忠看了下手中的通知书,心中泛起莫名的感动。回想起从小到大的遭遇,让他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1891年,张自忠出生于山东临清,这里民风彪悍,张自忠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张自忠的成长一直伴随着中华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清廷昏庸腐败,国势极端衰弱,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张自忠的少年岁月,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度过的,这个背景对他的成长影响至深。

因为其父亲的关系,张自忠到赣榆县衙居住了一段时间。不过深宅大院已关不住生性好动的自忠。一得空,他就溜出门去,四处转悠。一天,他跑到街上闲逛,见一个无赖在欺侮两个卖菜的老头。他二话没说,冲过去对准无赖就是一拳,俩人便扭打起来。自忠虽年少,却身高力大,那无赖见不敌对手只得服输,给老者认了错,自忠这才放过了他。张树桂见儿子长大了,又不安心学习,就把自忠送回了临清老家。未曾想,自忠回临清不久,就从赣榆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卒于任上。父亲病故,全家悲痛,自忠更为自己没有好好孝敬父亲而难过。

张树桂故后,夫人冯氏就成了一家之主。冯氏虽没有读过书,但为人通达,处事干练,治家教子都颇有章法,很受子女尊敬。每逢冬春之交,青黄不接,心地善良的冯夫人总是拿出粮食和棉布接济贫穷的乡亲,深得乡民爱戴。由于父亲早逝,实际上张自忠的成长受到母亲的影响更大一些。

回到临清以后,张自忠继续在私塾里读书。他仍旧很调皮,不怎么安心学习。这时,他玩耍的花样更多了,先学骑驴,以后又学会了骑马,时常跟随青年们出去打猎。他从这种勇敢、冒险的游戏中找到了乐趣,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

慷慨仗义、同情弱者是张自忠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来的性格特征。他两三岁的时候,母亲总在他的胸前系一个小兜兜,在里面装些花生糖果之类的吃食。自忠一看到小伙伴,就大把地抓花生糖果给他们吃,直到分光吃净为止。长大一些,有时他与伙伴们赌钱玩,赢了穷人的钱他一文不要,若是富家子弟则毫不客气,一文不能少。

张自忠生长在一个富裕家庭,从没有为衣食犯愁,但村里有些佃户吃糠咽菜,家境贫寒。张自忠于心不忍,常常从家里拿来白面馒头换人家的糠窝头。为顾全对方的自尊,他一再说自己爱吃糠窝头,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样子。遇到街上卖梨桃的,他常常把整筐包下来,让大伙吃光分净,然后向母亲讨钱付账。家里有人责怪他,他则满不在乎地说:“人家买不起,咱们送一点给人家吃算什么?”

深受黑暗时代的影响,张自忠初时所读都是四书五经。所以说,从懂事起,就开始接受旧学的熏陶,父亲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都毫无二致地归一于孔孟之道,因此,强调忠、孝、仁、义的旧道德从小便在张自忠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学习之余,张自忠常借一些小说来阅读消遣。最让他喜爱的是《三国演义》、《说唐》和《说岳精忠传》。这些古典名着对传统道德作了活生生的注释,关云长、岳武穆和秦叔宝的忠义侠行和浩然之气令他心驰神往,由衷敬慕。

完成学业的他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明确打算,但他的内心一直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好男不吃家里饭,长大了要出去闯天下!

由于小时候受到黑暗时代的影响,加上喜欢一些军事书籍,出去闯荡的他,第一选择的就是当兵。他没有上过军校,但是带兵天赋显露无遗。

一同住在这间卧室中的还有薛岳和张治州,此时他们手上也有一张这样的通知书,他们两个和张自忠一样也是满心的感动。

这三张通知书是刚刚蔡锷亲自为他们三个送来的,让他们感动的不是因为这张通知书是蔡锷送来的,而是里面的内容。

“现通知学员张自忠(张治洲、薛岳),于明天早上八点准时到达中华国防部,参加建国授衔仪式。

中华国防军最高统帅:陈绍”

通知书很短的一句话,让三人感动之余,心中又升腾起一股难以掩盖的激动之情。

三人都是南京的老将领,南京归附西南后,三人也一起进入中华军校进修。这次三人受邀来到北平参加建国大典,本身就已经感到十分的荣幸。现在再次接到这份大礼,怎能不叫他们激动。

如果是刚刚进入中华军校时,他们还不会如此,可是这短短的几个月来,他们三个已经被里面的东西深深震撼着。不说那些先进的战斗理念,就是那些学员迸发出的学习热情都让他们感到内心的震动。庞大的军事图书馆,各个训练场地都时时让他们流连忘返。

不过这些都只是片面上的东西,当他们正式接触到学习科目时,这里面所教授的知识让他们感到汗颜。三人原本就已经是一方将领了,原本以为自己对行军布阵、战术指挥这些东西都是耳熟能详,可当看到教科书上的内容,他们有种理念被颠覆的感觉。像他们之前所认知的那些知识,在这里只是基础,根本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像一些空地一体打击、海空一体打击、伞兵洲际战略投送等这些东西更是闻所未闻,一些战术课程也让他们有种以前自己学习的军事知识都是小学课程的感觉。就连这些东西他们都很陌生,机械化快速挺进、步炮协同、炮坦协同、步坦协同、空地协同。

在学习之初,就搞了一次模拟对抗演练,单单靠军旗推演。而他们三人的对手是三个军校的本届毕业生,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三人被迅速的击败。这件事一直让他们三个感到极度的羞愧,不过此事也给了他们极大的激励,往后的几个月中,三人爆发出极强的学习热情。原本他们就有丰富发统兵经验,在这里他们的学习速度可以用飞快来形容。三个月后,他们三人都可以轻易的击败自己的导师。

先行火力准备,突然发起攻击,进行重点突破,实施连续突击,分割围歼敌人,不断投入后续力量,发展突破成果。战术突破可以从行进间或与敌直接接触时实施,一般从突然猛烈的火力准备开始,以炮兵、航空兵火力,消灭突破口上敌有生力量,歼灭其反但克火力点及其防御工事,压制两侧支撑点、纵深的炮兵阵地和预备队。步兵、坦克兵充分利用火力准备效果,协调一致行动,发起勇猛冲击,迅速通过通路,实施连续重点突击。打开口子后,迅速向两翼卷击,或实施钳形攻击,割裂敌战斗部署,攻击敌浅近纵深支撑点。向敌纵深发展突破成果时,及时投入预备力量,与迂回或包围部队相配合,适时使用穿插部队、机降突击或袭击支队,突破敌战术防御地幅,为战役突破创造条件。随着高技术兵器的发展,将充分发挥各种火力突击效果,从行进间发起攻击,从正面、翼侧、立体同时突破,有时战术与战役突破也可能同时实施。

这些战术他们已经是了如指掌,不过他们越学习下去,越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特别是图书馆里的一些军事武器样图,虽然很多都只是笔画的草图,但是其记录的战斗性能,让他们爆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当然在他们学习中,接触的东西越多,也让他们对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感到震惊。三人经常在心中推演,自己要是率领一个军编制的北伐军部队,能不击溃对方一个团。开始时还觉得最少能打个平手,可当他们学习的知识丰富起来,这种结果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一旦对方呼叫空中支援,那毫不客气的说,一个军的北伐军会被对方一个团赶得到处跑。

三人也明白,指望对方不呼叫空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学习的第一课就是第一时间夺取制空权,只有夺取制空权,战争的天枰才会向己方倾斜。制空权是未来战争胜利与否一个巨大的筹码,在同样的实力下,谁夺取了制空权,谁就能掌握主动。

现如今这张通知书让他们有种一种被信任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放在他们身上,让三人都格外的感动。毕竟他们是原来的南京将领,能得到如此重视,实在是难得。

根据蔡锷的说法,他们三人是所有南京将领中最成功的三个。刚刚在给他们三个送这份通知书时,蔡锷就很明确的告诉他们。

“原南京将领就你们三个收到这份通知,收到这份通知就意味着你们可以步入国防军高层,因为有这份通知的最少都是中将军衔。当然这和你们在军校的表现有关,还有就是中华国防军最高统帅皇帝陛下的支持,这三张通知书都是陛下亲自批示增加的。我希望你们三个都能记住这一点,不管以后身居何位,都不要辜负陛下对你们的信任与期望。”

中华国防军即将展开授衔仪式他们是知道的,和其他南京将领一样,他们以为会到正式从军校毕业出来,才会被授予军衔。对于错过这样的授衔仪式,说不遗憾那是不可能的。可现在原本在他们看来遥不可及的事情,正儿八经的摆在他们眼前,三人起初都有些不敢相信。不过事实就是事实,很多东西都无法用常规来解释的。

中华国防军的军衔含金量很高,在整个国防军系列里面,中将也就是那些人,现在他们能挤进去,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耀也未为不可。他们知道,在以后国防军新一轮的整编完成时,中将所对应的职务就是集团军司令,就算是以后成立军区,当个军区参谋长也不错。当初他们还只是南京政府一个小小的军长,比起军衔的含金量和其他东西,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冲着那些职务去的,他们感动的原因是,陈绍对他们的信任。此时陈绍在他们心中,本来就挺拔的身姿,更是无限的高涨起来。

将心比心,当他们身在陈绍的位置时,能做出这种举动吗?结果让他们感到惭愧,让他们也更加佩服陈绍的胸襟、气度。

他们三人都知道,国防军能授予中将的本来就不多。他们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可以说那些人能得到中将军衔都是靠自己奋斗来的。而他们自己呢,降将的身份就不说了,就是战绩也拿不出多少值得称道的。和这些原来的国防军将领对比,人家是领兵亲自击败日本军队,英法联军,是为了祖国,为了民族而战。而自己只打过军阀内战,相比他们的大义,根本算不上有任何荣耀。

这是陈绍还在南宁时就已经决定的事,当他看到那一列授衔名单时,心中总是感到有些缺憾。当他翻开南京将领在中华军校进修的名单时,看到成绩一直摇摇领先的三人后,便在授衔名单添加了三个人的名字。

薛岳本身在上海防御日本军队时就表现不俗,加上在中华军校时的优异表现。陈绍才把他的名字提上。

张自忠更是后世陈绍一直敬佩的一个抗日将领,也是后世中为数不多阵亡后受到日军膜拜的中华将领,并且当时日军还将他的遗体庄重收殓入棺,用专机运送到汉口。

张治洲,陈绍是看上他的爱国情操,虽然很多人都有爱国之情,但只有那些把爱国之情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才算是真正的爱国。

陈绍不介意给他们一点殊荣,也不介意给他们机会。只要能好好的表现,中华的舞台就有属于你的位置。

(未完待续)

喜欢红色警戒之民国请大家收藏:(m.8kxs.com)红色警戒之民国8k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